谢师未必用“宴”

发表于:2016-06-29

 

     每年中、高考结束后,“谢师宴”几乎就成为了感谢老师教导之恩的惯用方式。但随着宴请奢华的不断升级,“谢师宴”的商业气息和功利思维也越来越强,虚荣心和攀比之风盛行,不但违背了“谢师”的初衷,而且使得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很容易被庸俗化。更重要的是“谢师宴”与时下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惩治腐败格格不入。为此,全国各地纪委都对“谢师宴”亮了“红灯”。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谢师方法有很多种,尊师重道的意义绝非是仅仅体现在“舌尖”上。师生之间的情分不应该也不可能因一场“谢师宴”而终止,学生对老师的感恩应当是终生的。到了新的环境,不管是大学还是其它,经常给恩师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寄张贺卡,都能激起老师心中的那股自豪感。在新岗位继续刻苦学习,努力锻炼自己,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国家和社会,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这也是工作在教书育人岗位上的广大老师们的共同心愿。

 

     总之,“谢师宴”已背负了太多世俗诟病和偏见。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懂得,谢师,不必非得用“宴”,其实“心意”比“形式”更好。只有用更为纯洁的“心意”来表达感恩,才能更好重塑师道尊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