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小学折射城乡教育失衡

发表于:2016-07-07

 

     近日媒体报道山西省五寨县一些乡村学校空巢严重,引起广泛关注。从全国范围来看,这并不是个例,“空心校”正在大量涌现。

 

     乡村小学“空心化”,应当说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一方面,过去受到计生国策的影响,出生人口在减少,导致乡村孩子数量在减少,乡村小学的生源也随之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或者直接在城市定居转为市民,他们的子女理所当然的离开乡村去城里上学。而且,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权越来越得到保障,农民工子女去城里读书不再是特别难的事情,大部分农民工子女都能实现这一点。

 

     但也应看到,眼下各地乡村小学出现的“空心化”,除了这个客观因素之外,还因为乡村教育落后于城市教育。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绝大多数地方的城市教育水平和质量远高于乡村学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即便父母生活在农村,也往往多花钱送孩子去县城上小学,进而加剧了乡村小学生源的流失。在乡村小学“空心化”与城市小学“超级化”反差的新形势下,实际上更加考验城乡教育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配置。因此有必要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在学校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生均经费等多个关键指标上进行统一标准,推动城乡教育均等化加快发展。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