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达到5700亿元,“农旅融合”该怎么掘金
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005年,习大大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科学论断。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那么,面对这么庞大的市场蛋糕,该怎么进入?该如何掘金?
日前,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在浙江安吉召开。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注意这些问题:
一要以“农民”为中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进农民福祉。鼓励资本下乡、人才返乡。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帮助农民做好规划布局和策划设计,强化农村人才培训。
二要以“农业”为基础。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示范创建力度,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三要以“绿色”为导向。农业本身就是绿色产业,农业的底色就是绿色,绿水青山是农村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
四要以“文化”为灵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地方和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以文铸魂,匠心创意,讲好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勾勒最神往的故乡,书写最动人的乡愁,给游客会心一击,让游客流连忘返、心旷神怡、魂牵梦萦。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加大创意设计。
在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研究做好“六化”工作:
一是做足“农业+”文章,推进业态功能多样化。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拓展功能、满足需求入手,多样化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草原游、森林康养等,推进“农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推动融合发展。
二是以点带线促面,推进产业发展集聚化。坚持“一盘棋”思想,处理好点线面关系,形成“串珠成线、串线成面”的规模效应。要在农业部“3+1+X”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工作基础上,打造综合体、聚集区和金品牌。
三是引导多方参与,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开放的产业,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渠道。要在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原则下,注入主体“新元素”、鼓励“互助合作”,支持“自主创业”、强化“利益共享”,不断拓宽支持产业发展途径,引导更多现代要素流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进入投资合作、兼并重组、连锁运营新阶段。要正确引导各方资金用于产业提档升级,整合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形成全方位投融资体系,提升基础服务设施。
五是加强引导管理,推进经营服务规范化。从规划引导、完善标准、人才培育、示范带动等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服务和行业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做到诚信守法经营,促进有序规范持续发展。
六是保护生态资源,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绿色化。树立生态保护的底线思维,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条件地适度开发,留住乡土味道,保住乡村风貌,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