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养猪,店里直播,一年销售1000万

发表于:2017-04-27

在各种饲料、药品的呵护下,几个月生猪就会被屠宰。消费者都有这样一个印象:现在的猪肉不好吃,找不到以前的味道了。

为了找回以前的味道,为了寻找新的商机,不少养殖户开始把猪散养。

然而,以前的味道找到了,推广初期却不容易:你说猪是散养的,可消费者不相信!

在沂蒙山区,管正水找到了破解之道:他在老家山上养猪,直播连线城里的专卖店,看着网络直播,消费者终于相信他的猪是散养的。2016年,管正水的生猪、猪肉,销售额达1千多万元。


山上养猪,找回野性

管正水的黑猪养殖场在一座1000多亩的山林里,生活着近3000头黑猪。

管正水家的猪跟别人的不太一样。别人家的猪吃的好睡得香,可管正水的猪每天都要上演惊天动地的极速运动,漫山遍野地跑。

让猪在山上跑,是他走投无路,被迫无奈赶猪上了山,又因祸得福赚了钱。

2009年之前,管正水养的并不是黑猪,而是白猪,但白猪市场价格波动大,他一直没有赚到钱。2009年的一天,管正水下山卖猪的时候,一个客户问他在哪能买到当地的沂蒙黑猪,这引起了管正水的注意。

沂蒙黑猪是沂蒙山区的特色猪种,但由于养殖时间长,要一年多才能出栏,所以渐渐被出栏快的白猪所替代。管正水却想现在很少人养沂蒙黑猪,这对他来就说是个赚钱的机会。

可2010年年底卖到市场上时,管正水却傻了眼。黑猪肥肉太多,顾客根本不买账。此时管正水已经投入了全部的家底一共200多万元,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了。

被逼无奈,2010年年底,管正水把4个月以上的300多头黑猪全都赶上了山,让它们自谋生路。管正水却不知道,他被迫无奈的这个举动,能让黑猪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此打开了财富的大门。6年之后,2016年销售额就达上千万元。

大雪过后,管正水赶忙上了山。可他却惊喜地发现,黑猪们没有被冻死,还在积雪底下使劲找吃的。之后管正水经常上山观察,发现黑猪们逐渐掌握了野外生存技能,就连长相都不一样了:猪蹄子底子磨平了,猪绒毛也长出来了,鬃毛也长了,就和野猪是一样的。体格是健壮了,可是没有膘,很瘦很瘦的。


肉味正宗,找到市场

2011年春节前,一位熟悉的客户试着买走一头黑猪,亲戚朋友吃过都说好。一传十,十传百,2011年春节前后,管正水一下子卖出去300多头黑猪,销售额达120多万元。

管正水:咱们这个养殖场分两个放养区,这边是放的小一点的猪,四五个月的。到长到六七个月以后,咱就放到山上,上面一个放养区,这么一批一批地循环着。

管正水在山下建立了小猪预备队,擅长奔跑又能听指挥的黑猪就送到山上去,体力不好或不听话的就会被直接淘汰。通过这种选拔方式,管正水的黑猪越来越擅长奔跑。管正水还给黑猪们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跑山猪,天天在山上跑。

为了让黑猪生活得更好,管正水还给黑猪修建了很多娱乐设施。黑猪每天听着音乐去运动,累了就去泡泡澡。

这种当地少有的散养方式,还被管正水打造成一个营销卖点。管正水顺势发展起乡村特色旅游,让游客上山看猪跑,再下山免费吃猪肉

2012年,管正水在附近的平邑县开了专卖店,猪肉根据不同部位售价50多元至70多元钱一斤,比别人家的猪肉贵了三四倍,可还是很畅销,一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


外地市场,直播开路

2013年,管正水又相继在临沂市、济南市开了3个专卖店。可在外地市场上却遭遇了销售困难。

管正水的女婿说:“市场上的肉也就卖十来块钱左右,我们这边都卖六七十,七八十左右。当时有顾客就说哪有这么贵的肉,再怎么说是放养,人家也不是很相信。”

顾客都觉得仅凭一个跑山猪的名头,价格就贵上三四倍,实在接受不了。管正水的新店开业后一个星期也卖不出去一块肉。

管正水想出了一个办法:让黑猪上网做直播。

2014年,管正水花了1万多元钱给养殖场装上了网线,还在山上山下装了8个摄像头。顾客看到画面后,打消了疑虑,认可了黑猪肉的品质。

管正水用真实透明的营销方式打动了顾客,每天店里的黑猪肉不到下午就销售一空,管正水也就此打开了外地市场。2014年,外地的3个专卖店一年销售额达600多万元。截至2016年,管正水一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