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红柿上餐桌要“过五关”
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在山东茌平县肖庄镇鑫岳果蔬种植基地,理事长孙洪涛的一个举动,让记者有所感悟:他在大棚里随手摘了个西红柿,用手一擦,张嘴就吃。“别惊讶!全程无公害,没有农药残留,直接吃就行。”说话间,又摘下一个递给记者。
“从种子、种苗采购开始,我们的果蔬产品就会建立起全程的‘生长档案’,所有施肥、用药、除虫的资料都会登记在案。而且上市前,要经过县镇村三级五道关卡检验检测,合格后才能出棚。”孙洪涛介绍说。
同样的,在该镇后场村,临近中午,韭菜种植户李国胜一边和记者介绍肖庄韭菜的历史,一边割下一绺韭菜,就着馒头往嘴里送。“‘馒头就韭菜’的前提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陪同采访的肖庄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周兴说。
“‘果蔬一擦就能吃’,菜农放心吃自己种的菜,看似一个简单的举动,其实是对食品安全最好的诠释。”茌平县农业局农产品监督管理站站长张帆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群众“菜篮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茌平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监管投入力度,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金名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
该县大力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健全完善以县级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镇级检测资源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村级农产品质检员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为骨干的三级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健全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按照每月监测不少于50个、每年监测不少于600个农产品样品的要求,扎实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安全状况普查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个西红柿要想从地里到达百姓餐桌,需要经过合作社自检、县镇村三级检测中心检测、销售网点检验五道检验工序逐一检测,才能送上百姓的餐桌。检测完后每一项都会有记录。如果查到不合格,就地封存,立即毁掉,对责任人进行通报和纳入黑名单,县农产品检测总站会定期随机抽样检测,重点时节进行专项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局负责人张宗军说。
在最重要、最易出问题的农药化学制剂使用上,该县盯紧“药瓶子”,大力监管高毒农药流通环节,狠“掐”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流入口,对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经营和使用情况及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资质进行摸底调查,从源头堵住违法违规药品,确保每种农业化学投入品都可查询。全县400多家农资门店全部审核备案,县级分销商定点供货、专营专供,从源头上筑起坚固的“防火墙”。
目前,茌平县共认证“三品一标”的农产品总数达到15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6个,完成认证面积81.6万亩,全县732个村级农产品质监员活跃在田间乡野,一个关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也逐步完善,确保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