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构筑马铃薯晚疫病防火墙

发表于:2017-04-29

  4月26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试验站在该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及时开展现场培训,强化病虫草害防治及田间管理技术,推动马铃薯晚疫病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增产增收。

  “这是猪秧秧、这是疏花蓼,还有牛繁缕……这些都是马铃薯田间常见的杂草。它们与马铃薯争肥、争光、争水、争空间,并成为传播虫害的中间寄主。不仅会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收获时还成为妨碍。”培训现场,来自西南大学的李先源教授正手把手地讲授怎样识别杂草。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区域综合防控岗位专家则分门别类详细讲解了如何精准防除田间草害的举措和方法。

  “最初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浸状小病斑,扩大后成为圆形、半圆形的大病斑,……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世界性恶性病害,具有流行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是影响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绝收。重庆具有高发特点。”紧接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试验站长黄振霖研究员开始培训晚疫病预警与防控。

  黄振霖介绍,马铃薯是重庆第三大作物,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主粮产业。常年种植面积550万亩,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六位。全市有14个区县以马铃薯为主要产业,其中库区县占了一半。马铃薯在当地俗称“半年粮”。马铃薯也是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根据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系统监测,截止3月29日,丰都大石板、巫溪宁厂、酉阳麻旺等8个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点进入了三代以上的侵染。综合天气状况及品种布局等因素,预计2017年全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将达到4级,局部地区5级,发生面积210万亩左右。

  来自万州、黔江、开州、彭水、酉阳等11个马铃薯主产区县农技站(中心)负责人等参加了培训。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