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经济”:花下养鸡走出致富路

发表于:2017-06-15

兰州新区兴“玫瑰经济”农民花下养鸡探致富新径(图)

    6月中旬,兰州新区中川镇赖家坡村的上万亩玫瑰花陆续开放。农民郎伟斌在自家园子里养殖的土鸡靠食用玫瑰花叶子、花瓣“意外走红”,“玫瑰鸡”也成为了当地农家乐的招牌菜。 杨艳敏 摄

  6月中旬,兰州新区中川镇赖家坡村的上万亩玫瑰花陆续开放。农民郎伟斌在自家园子里养殖的土鸡靠食用玫瑰花叶子、花瓣“意外走红”,“玫瑰鸡”也成为了当地农家乐的招牌菜。

  玫瑰种植在赖家坡村已有40多年的历史,曾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带给当地人温饱的慰藉。所以,即使在市场最不景气的几年里,农民还是舍不得砍掉自家地里的玫瑰树。

图为“玫瑰鸡”。 杨艳敏 摄

图为“玫瑰鸡”。 杨艳敏 摄

  “到了开花的时节,爷爷和父亲天不亮就开始采摘,再把玫瑰送去工厂里榨油,我小时候的零花钱也是自己这样挣来的,虽然辛苦,但这是我们一家主要的收入来源。”郎伟斌说道。

  这种来自家乡的“玫瑰香”一直牵引着郎伟斌,在南方打工做厨师的几年里,他时常寻思着将学到的手艺带回家乡开家农家乐。

图为农民郎伟斌与妻子交谈。 杨艳敏 摄

图为农民郎伟斌与妻子交谈。 杨艳敏 摄

  14日,正值第三届兰州新区中川玫瑰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沉寂的村子也因游客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起来。“游玫乡花海、携亲子采摘、品农家美食、阅历史文化、忆乡愁民俗、眺空港新貌、赏七彩喷泉、观新区美景”成为当地官方主打的系列观光游览活动。

  郎伟斌摸索养殖的“玫瑰鸡”也因其肉质鲜美受到游客的欢迎,曾有过500只鸡销售一空的“纪录”,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兰州新区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玫瑰产业优势,加速特色化产业建设,依托玫瑰集中种植优势,挖掘各类资源效益,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兰州新区已连续举办三届玫瑰文化旅游节,旨在进一步推动新区玫瑰产业发展,推介新区乡村旅游,充分展示新区独特民俗文化。

  如今,玫瑰、牡丹、向日葵这“三朵花”已成新区靓丽新名片,衍生发展出的玫瑰油、牡丹油、向日葵油“三桶油”正在成长为新区特色产业。兰州新区玫瑰产业现已初具规模,玫瑰种植面积达6万亩,占全国玫瑰总种植面积40%,集中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

  51岁的农民赖生成望着自家2亩的玫瑰园,盘算着把日子再往前头奔,“旅游发展起来了,打算再开家农家乐,主打玫瑰饭,以及绿色健康的农家食材。”(完)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