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区变身光伏生态农业区

发表于:2017-08-19

  山东省新泰市将采煤塌陷区变为光伏生态农业区,又通过三产融合,将采煤塌陷区“包袱”变为“财富”,主导产业布局由“地下”转“地上”,发展方式由“黑色”变成“绿色”,实现动能转型主导产业布局。截至目前,新泰市共实施了16个压煤村整体搬迁,已完成7个村,共腾空土地3100亩,解放煤田2100万吨。郭英安家住翟镇龙泉社区。

  翟镇共有46个行政村,其中压煤村就有44个。由于长期采煤,全镇三分之二的土地出现大面积沉降。郭英安所在的玥庄村就是典型的压煤村,从1999年开始,村民墙上隐约的裂缝预示着塌陷的开始。也就是那一年,郭英安花了6万元新建的四合院,也成了危房。因地面沉降,每次雨后,村内都会出现大量积水,有的地方水深能达一米半。此后,老郭在2002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翻盖房屋,花了十多万元,可刚盖好的房子,没出两年又变了样。2011年,新泰决定把压煤村搬迁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计划以每年搬迁3-5个村的速度推进,用15年时间将全市压煤最严峻的47个村整体搬迁完毕。

  新泰一方面积极争取煤炭企业补偿,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搬迁后腾出的每一亩耕地,除补助建设资金20万元外,符合要求的,每亩再给予10%—20%的奖励。郭英安所在的玥庄村借此机会,将新址选在东北岭南200米的位置。2012年3月份动工,仅用十个月,就完成9.4万平方米的社区整体和配套建设。当年腊月,仅用十天时间,全村778户1862口人全部搬进了楼房,玥庄从此改名为龙泉社区。按照玥庄村制定的拆迁补偿标准及安置办法,郭英安不用掏钱就可分得两套楼房。村里60岁以上的贫困户可以免费入住老年公寓,还能获得户均2 . 6万元的拆迁补偿,沙发、床、天然气壁挂炉、燃气灶等基本设施由村集体免费配备齐全,老人们可拎包入住。为消除百姓住上楼房后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新泰将目光聚焦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2015年,翟镇率先引进央企中节能2万千瓦光伏农业项目,投资近2亿元,占地1200亩。该项目将传统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棚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棚内种植有机蔬菜、苗木、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作物,获得农业和发电双收益。郭英安将自家3亩承包地流转给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老郭每年除去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外,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

  2016年,新泰市又抓住国家第二批光伏“领跑者”计划的机遇,依托200万千瓦光伏发电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光伏电站30座、农业大棚8万亩,同步建设3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采取“光伏+沉陷区+农业”模式,打造全国首个采用农光互补模式的集光伏发电、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科研教培于一体的新型产业融合链。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