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治”出一泓碧波

发表于:2017-11-30

图为沿溪群众参与治水行动。

  一条条“垃圾河”、“黑臭河”,眼下全部变成了“可游泳的河”。浙江省天台县水环境的变迁,有着广大农民自我管理意识提升的一大功劳。

  天台是个山区县,在14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溪流1000多条,更有沟、渠等小微水体4000多条。如此量大面广的工作,单靠政府部门显然力有不逮。该县推进日常治水工作向村民自治转变,发动广大村民参与其中,使全县溪流水质全面达到Ⅲ类以上水平,小微水体全部告别V类水。

  “承包”治水

  11月8日,南屏乡上杨村组织党员干部、村民监督小组、村民代表以及民间“小微水长”20多人对村内的8处小微水体进行“回头看”,整治验收。

  一行人首先来到丫叉塘,只见丫叉塘原先浑浊的水质已经变得清澈,水面密密麻麻的水瓢也已不见踪迹。定睛注视,清晰可见草鱼在水里游动。

  丫叉塘的变化,不得不提该村半年前推出竞选民间“小微水长”的举措。该村有8处小塘、小沟(渠),整体水质并不理想。村里通过开展护水宣传、治水良策大比拼等活动形式,吸引一批民间力量参与村里治水。

  党员周从尧“承包”了丫叉塘,他通过引进活水,投放草鱼,来净化水质,效果非常理想。他说:“水清了,我也可以圆满‘交差’,给村民一个交代了。”

  随后,大家又来到村民周祖宽承包的门前池塘,进行水质监测。池塘周边种植有鸡冠花,虽已过鼎盛期,但依然很应景。村支书汤永智拿出水杯在池塘里舀了一瓢水,用PH试纸蘸了一下,对照一看,数据为6,呈弱酸性,合格。

  在检查中,该村8处小微水体全部达标。汤永智说:“党员义务‘承包’认领,解决了平时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现在水清了,村民也满意了。”

  封溪禁渔

  前杨村是天台县乡村旅游的热门村庄,近几年,从该村流过的前溪由于治水到位,水生态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水好了,鱼也多了,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鱼现象开始频发,一度导致鱼虾难见。

  为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实现以鱼治水、以水养景的目标,前杨村村民自发组建由20多人组成的禁渔队伍,并将“三禁”(禁电鱼、禁毒鱼、禁炸鱼)写入村规民约,制定相关禁渔措施以及收取相应的渔业资源恢复费用,约定每发现一起违反禁渔政策事件,每起收补偿金500元至3000元不等,实行“封溪禁渔”。

  前杨村村主任杨健孝带头加入护渔队,他和禁渔队员一起,挨家挨户发放禁渔通告,明确禁渔期限和处罚政策。看到禁渔宣传后,村民们纷纷主动上交渔网、笼网、电瓶等捕鱼用具16件,形成共识。

  前溪里的石斑鱼小有名气,禁渔之后,经常能看到又多又大的石斑鱼成群结队,而这也勾起一些心存侥幸者的捕鱼念头。

  8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城区垂钓爱好者来到前溪捕鱼,被禁渔队员发现后制止。隔了几天后,当事人明知故犯,还带了几个好友一起前来网鱼。

  经过教育后,当事人表示愿意接受500元的处罚,并表示以后不会再在这区块违规捕鱼。截至目前,前杨村禁渔队已查处非法电鱼5起。

  志愿服务

  齐菊米的汽车后备箱里配备有一个垃圾桶、一把铁钳。不管走到哪里,看到垃圾,这些工具随时就能派上用场。而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带上村里的姐妹去巡河。

  齐菊女是赤城街道三新村干部,小时候她经常在村前的百丈溪里洗衣、玩水。后来,溪里垃圾多了,上游甚至有人还将猪羊的尸体扔到溪中,她感到很苦恼。

  2014年,“五水共治”行动在全县轰轰烈烈开展起来。齐菊女发动妇女姐妹,组建了村巾帼治水志愿者服务队,率先行动起来。

  “最多的时候有60多个姐妹参加,平时活动我们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三组开展治理。”看到大家热情那么高,齐菊女特别高兴,她便自掏腰包买来了铁钳、长竿、塑料桶、雨鞋等工具,分发给大家。

  每次治水行动,齐菊女总是身先士卒。一次,她在清理杂草时扭伤了腰,留下腰椎盘突出的后遗症。考虑到河床不平坦,有点危险性,她劝退了部分年长的姐妹。

  目前,志愿者队伍有固定成员26人。齐菊女深知治水贵在坚持的道理,她便和姐妹们一起商量了一套长效机制。她说:“我们每天安排4人一组,选1人为组长,值班巡河。遇到特殊情况,我们会增派人员。”

  有了这支志愿者服务队,百丈溪的水环境在每次抽查中,都获得了高分,成为当地的一条美丽河段。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