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做农业九死一生的原因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是强国之基。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这两年投身农业的创业者不在少数。但是,一片躁动的投资热潮中,我们冷静下来却发现,真正的成功者仅仅是少数。
成功未必可以复制,但失败却一直在重复。农业项目九死一生,问题出在哪里?
1、专业不足
2011年2月17日,刘强东回江苏宿迁老家租赁5000亩土地,自种大米。不用一滴化学农药,不用一粒化肥,周围土壤和水质没有任何污染。
刘强东的大米名叫“来龙有机大米”。几个月后大米就在京东商城“上柜”,每斤售价6元到25元不等,远高于市场价格。但就因为“有机大米”的说法,刘强东惹了麻烦。因为国家规定要连续 3 年生产有机米后才能正式称呼“有机大米”,刘强东的大米严格来说只能叫“有机转换大米”。所以刘强东只好道歉,并承诺退货退款。
2、冒进无知
很多人搞农业,仅凭一腔热情、一时冲动,没做什么功课的情况下,就贸然进入。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他们很又容易产生冒进的想法:手上有个几十万,便开始盘算兼并别人;刚融资几百万,就想拳打京东,脚踢阿里。
没有匹配相对应数量的资金、团队和资源,任何项目都是发展不起来的。不少创业者心比天高,但却眼高手低,一番折腾之后,只能败走麦城。
3、贪大求全
农业是一个宽泛的领域,细分行业数不胜数,潜在项目包罗万象。农业创业,必须选取一个精准的切入点,如果贪大求全,最后可能什么都把握不住。
很多人都是这样:原来只是做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或是某一个单品,等到启动后,看到了其他人赚钱的方法后,便慢慢想“三控”起来:上游控种子(研发和育苗),下游控市场(渠道和品牌),中间控生产(标准和追溯)。
本来就想养猪,然后发现做饲料很赚钱,接着又觉得屠宰、深加工也很不错,最后还想涉及零售渠道。不知不觉,支起来一个大摊子,但每一个环节都很薄弱,连自己的优势项目也不暇顾及,最后只能失败收场。
4、思维滞后
农业是古老的行业,但是,农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却处在不断的迭代。如果创业的思维故步自封,结局必然不会好看。
古语云“顺天者易,逆天者劳”,做农业必须认清农业的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之上,搞清楚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传承,在哪些方面创新,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技术高速迭代、信息极速传播的时代,每一个农业项目的投资人必须理清思路,顺应大势,否则,不改变思路,不顺应时代,必然被行业所淘汰,被市场所淘汰。
5、团队不强
做农业项目,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在吸引人才方面,农业项目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不愿意投身农业项目。
其次,很多农业项目的核心团队容易出现分歧。既有的团队中,如果不能解决好内部的团结问题,不能有效管控矛盾分歧,核心团队可能会出现动荡,对项目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
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如果不能找到真正的志同道合,做项目的风险是很大的。第一年,大家可能还在同甘共苦,到了第二年,就变成同床异梦了,第三年,直接同室操戈起来。再好的项目,最终只能付之东流。
6、天灾人祸
农业项目最大的、最不可控的风险,来自天灾人祸。遭遇这样的情况,神仙也无力回天。
典型的例子就是獐子岛,公司在2014年三季报中披露,因为北黄海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105.64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扇贝无影无踪。结果,上半年公司还盈利4845万元,到了第三季度,直接亏损约8.12亿。
此外,农业遭遇天灾人祸的新闻也比比皆是,遭遇火灾、塌方、泥石流……面对天灾,只能尽量自救,减少损失;面对人祸,还能加强管理,防患未然。
7、资源不够
选择农业项目创业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行业需要很多资源,包括人际资源。如果在这个领域完全没有基础,下无所根,上无所蒂,实施起来,难度一定不会小的。
比如说,当项目与所在地农民发生利益冲突时,如果没有有影响力的人帮你协调,或者是有关部门不能够强力介入的时候,即使法律向着你,最终你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此外,农业项目还往往需要政府的资助和产业链条上其他企业的配合,如果完全没有这些资源,做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8、缺乏敬畏
农业看似简单,可各种各样的规矩却一样不少。春夏秋冬,有老天爷的规矩;飞禽走兽,有大自然的规矩;人情世故,有民间习俗的规矩;红头文件,有政府部门的规矩;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宪法,那是耕种技术的规矩;至于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那些则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规矩。
入了这行,就得懂这些规矩,敬畏这些规矩,哪一条规矩咱都不能小瞧,更不能不受管束,否则到头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