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3年!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实现!

发表于:2017-12-22

360截图-2431946.jpg

昨天,农业部传出消息:我国提前三年实现了“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目前,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


数据变化: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经科学测算,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据初步调度,今年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望继续减少。

近年来,农业部通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探索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集成了一套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今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4%,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近1亿亩。同时,加快推广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今年生物农药的应用面积超过10%,全国绿色防控面积超过5.5亿亩,覆盖率达到27.2%。

360截图-11639515.jpg

效益变化:

“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带来的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节本增效。据专家测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6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尿素用量130万吨(实物量),减少生产投入约26亿元。农药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农药使用量3万吨(实物量),减少生产投入约12亿元。

二是提质增效。通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开展,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提升了作物品质,创响了绿色品牌。特别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残留,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减排增效。化肥利用率提高2.6个百分点,减少的化肥投入相当于减少氮排放近60万吨、节省130万吨燃煤或90万立方米天然气。农药投入的减少也利于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


仍有差距:

农业部指出,近年来,中国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美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50%,欧洲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65%,比中国高12至27个百分点。

欧美发达国家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在50%至60%,比中国高11至20个百分点。

为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的目标,农业部将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精准施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减量、推进高效药械替代减量等措施,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360截图-11748185.jpg

未来计划:

下一步农业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力推进集成创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重点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水肥体等技术。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二是加力推广新产品新机具。针对化肥、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先进适用的施肥施药机械推广滞后的问题。重点研发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积极推广先进施肥施药机械,加快替代落后机械。

三是加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配统施、统防统治服务。推进农企合作,支持企业共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农业租赁金融、农业信贷保险等服务创新,助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

360截图-11976477.jpg

小禾评论:

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提前3年实现,对于农资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于“舌尖上的安全”的维护、对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实施,代表着国内对传统、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有了反思,并付诸了实际行动;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的提前实现,说明我们在农业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很坚决。

在推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中国智慧强大的推动作用,见证了中国农人独特的创新能力。

在农资供应环节,新型生态肥料、微生物肥料、新型生物源农药层出不强,创新不断,推动了肥料、农药使用率的提高。

在农业生产环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中医农业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遍地开花,沿着绿色发展的方向,探索高效环保的方式。

另外,在政府监管环节,农业部门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为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保驾护航。

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前的农业整体形势并没有彻底扭转,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有机农业的规模依然相对较小。

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提前三年实现,不能成为松懈的理由,而应该当做继续前进的号角。


部分内容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农民日报、中新社、人民日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