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农业将快速推向全国

发表于:2018-03-22

微信图片_20180322161107.jpg

锄禾网特别报道

从河姆渡的稻作农业开始,中国农业已经有7千年的历史。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发展依赖于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但近几十年我国农业走上了了化学农业的发展模式,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也造成了土壤板结、农田大面积面源污染、地上地下水污染、雾霾增加和大气变暖等情况的不断加重。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人开始采用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来指导农业并不断取得成功。

2016年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等人发表了文章《发展 “中医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吹响了“中医农业”的进军号;2017年下半年一群有识之士开始筹建“国际中医农业联盟”,预示中医农业之花将在中国盛开;2018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向大会提交了《发展"中医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将 “中医农业”推向政府层次。

2018年3月20日中农世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绿安阔野(北京)国际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原来“全国县级无害农业全程管家服务平台”更名为:“全国县级中医无害农业全程管家服务平台”。这一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医农业”将稳步、快速向全国推广。

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联盟”和“北京中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发起,中农世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执行操作的“全国县级无害农业全程管家服务平台”面向专业种植群体提供农业种植金融、农业种植技术、农业保险、农产品销售、土地托管、农业机械、测土改良土壤、认证、溯源、检测、基础服务、农资供应等全方位综合服务,形成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业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打造无害化农业4S店。平台2017年已经在内蒙古建立了50多个县级服务平台,2018年将在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全方位推进县级服务平台,争取2019年将县级服务平台推广到全国。

绿安阔野“北京”国际农业科学院一直在用中医的方式解决土壤板结、农产品含有农药残留的问题。研究院以 “农药残留降解剂”等专利技术为依托生产的“绿安农宝”系列肥是以中草药为主的药肥,在为农作物施肥的同时可以改良土壤、降解农产品内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改善农产品的口感。多年来研究院在全国多地、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和中药材等多品种农作物上做了大量实验。在已经拿到的30份进行180项以上农残检测的检测报告(包括其中只进行了部分技术处理的案例)中,100%符合国家最新的农残检测标准GB2763-2016,有77%是全部检出值均为“未检出”。

绿安阔野“北京”国际农业科学院进入“全国县级中医无害农业全程管家服务平台”意味着中医农业将稳步、快速推向全国;意味着首先可以在允许使用化肥、农药的前提下低成本、短时间、大面积解决农产品中含有农药残留的问题,让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意味着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直至全面推广生态农业。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指出:“中医农业”可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探索一条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为此,赵皖平建议政府推动“中医农业”普及教育和宣传,制定相关政策,制定“中医农业”行业标准并构建统一认证监管平台,由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协调管理。同时结合农业部化学肥药“双减”措施,在全国开展“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行动。

与此同时,“国际中医农业联盟”筹备工作启动以来,通过锄禾网、国际中医农业网等推广平台的支撑,加上众多农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种植大户的支持,越来越多的资源和力量集中到一起,为“中医农业”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农业”的春天来了,中国农业的变革时代来了,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个春天,拥抱这个变革,中国将会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