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后:看看史上最生猛的奶粉新规!
关键点一:配方从“备案制”改为“注册制”
——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
为毛说注册制呢,即像药物配方注册一样,要求厂家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啦、使用的原辅料啦、使用量啦、以及营养成分的含量啦等等,表明这罐奶粉的科学性、安全性才可以,然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对其进行核查,再决定是否准予其注册。呵呵~被逼到这么严肃的份儿上,只为让咱宝宝喝上一口放心中国奶啊!
获批准注册的奶粉配方有效期只有五年,而且一年内抽检中出现2次以上不合格的就不予再注册。这项新规意味着我国对婴幼儿奶粉的管理真正上升到药品监管的级别,想必国内奶企高管们也正为这新规操碎了心力,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们特别高兴。
几乎所有的奶粉企业都将受到新规的影响,辣么高的门槛将影响到许许多多的代工品牌,像圣元啦、三元等等。获得婴幼儿许可证比较少的企业也受影响比较大,貌似蒙牛、完达山之类。此外,新规对陕西羊奶粉影响也比较大。雅士利和贝因美近两年系列产品虽然有所增加,但相对前面几个稍慢一些,感觉影响比较小的有合生元和伊利。
值得一提的是,“备案制”升级到“注册制”对乳企而言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陕西16家企业去年仅做备案制、到省卫生厅做卫生标准检验检疫一共花了1.5亿元,小厂家肯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啧啧啧……狠哦~
关键点二:一个配方只能对应一个产品
——杜绝一个企业有很多品牌
这一项要求也是很生猛,要求同一奶企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食药监局很走心的给出了两个方案,是这么说哒——“方案一,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选择性成分应当相差6种以上,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方案二,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通过配方注册的奶粉品牌不得限定区域销售,不得为经销商定制生产。”
客观地看,国内不少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采取的“一张配方打天下”的策略,也就是把几款相同配方的产品包装成不同的品牌,然后在不同的渠道里销售,以谋求更多的利益。现在这种多品牌经营的策略将被卡死,新规的目的是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但是国内一些大型乳业集团往往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那么这些企业获准注册配方数量该按集团算还是子公司计算?如果是后者,企业可以通过注册子公司规避配方数量限制,这项规定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如果食药监局较起真儿来,按集团计算…… 预计市面上的奶粉品牌会大量随之减少,那这招真的蛮好用的~少了品牌之间的恶意竞争就无无奶粉价格哄抬,不也挺美满的吗~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宝宝啦,吼吼吼~
扯远……
关键点三:规范配料表的标识与宣传语
——宝妈们再不对奶粉罐捉摸不透
不知道宝妈们对奶粉罐有木有研究,各种不明白的功效一大堆,一口气读完赶脚呼吸不上来~不要捉急,已对配料表及外包装标识有了新规定!
比如,原料为羊乳粉的,必须在配料表中写明每100g产品中羊乳粉所占比例,以及乳清蛋白粉来源;使用进口乳粉原料的,必须标注原料真实产地,像“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等模糊性的内容将被禁啦~
包装宣传更有了较大约束:凡暗示有治疗、保健作用的说法都被禁止,像“添加益智成分”、“增强体抗力”、“保护肠道功能”、“零添加”等,都有望不再出现。抓住了很多奶粉企业的七寸:无法再用那些忽悠人的噱头做宣传及涨价的手段。说实话哦,奶粉罐上辣么多东东真心也不好看,简简单单就挺好哒~
怎么样?奶粉问题关系到宝宝的口粮,此次公布实施的新规被行业专家冠上“最严”二字,其实监管没有“最严”,未来只有更严,门槛也会越来越高。未来在执法过程中,将有法可依了!
小编提示:
1.为何取消委托、贴牌方式的禁令?
因为考虑到这种方式是国际上通行的生产方式(企业也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生产等方式进行规避),因此,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研究,最终还是删去了“不得以委托、贴牌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规定。但仍继续禁止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
2.注册制对国外奶企一视同仁吗?
目前按照食药监局的的规定,在我国销售的外资品牌进口产品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