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提前“冲线”,怎么看?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社会数据。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5%和15.3%,房地产市场回暖势头明显。前三季度宏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
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我们邀请专家,剖析原因,以飨读者。——编 者
【收入】
增速持续跑赢GDP
打工月均挣3000元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收入总体增速是超过GDP的,去年以来这个趋势一直在保持。”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之所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而居民收入还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层次的结构原因,也有一些具体的原因,特别是政府加大了惠民生的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市场方面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我国15—59岁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持续下降,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已经过去,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变化导致居民工资性收入刚性增长。
统计显示,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54万人,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三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52元,同比增长9.1%。“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使我国外出劳动力月均收入首次突破了3000元。”刘元春说。
政策性因素方面,“从工资性收入角度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增长9.1%,其中有一块收入跟政策的推动有很大关系,就是从去年以来,城乡公职人员工资标准有所提高,今年很多地方补发了去年10月以来的加薪工资。”盛来运说,从转移性收入来看,这两年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比较大,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标准,增加养老保险的补助,比如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从人均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这些因素带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带来工资性收入增速的下降。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可能改变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居民工资性收入难以持续快速增长。所以,当前我国要防止经济增速的过分下调;同时,民生投入和收入分配改革仍需加力。”刘元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