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有力关键要让群众有感

发表于:2017-03-06

   “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减税降负工作时,所说的这句话切中时弊,直指当前一些政策落实中的“痛点”。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民生举措,然而有些地方在落实中存在执行不力的现象,造成群众对惠民政策的获得感还不够。比如中央简政放权的利好政策频出,但一些地方出现了“文件兜圈子、找人绕弯子、办事撂挑子、审批收费转场子”的“两层皮”现象;基础教育改革推出划片入学、减轻学业负担等措施,但校外补习班依然盛行……民生之举出现梗阻,群众得实惠自然打了折扣。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细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洋溢着一定要让群众有获得感的诚意。“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等举措直面群众痛点;“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等承诺便于群众监督;“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等表态回应群众呼声。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民生政策的温度,才能有满满的获得感。


    把群众的获得感装进心里,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鲜明体现。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2017年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但只要我们真正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谋方案,必将最大限度地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新华社)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