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造优质安全特色养蜂产业
蜂蜜,是社会大众经常食用的美食,也是绿色健康食材,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蜂蜜的热销便带动了我国养蜂业的发展,天津市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实践,推出了都市型特色养蜂产业,合理利用地方资源。
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农业部在制定历年的工作要点中,首次将蜂产业列入《2017年畜牧业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做大做强优势特色畜牧业,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推进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一批优质安全的特色畜产品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蜜蜂、奶山羊、驴、马、兔、骆驼等特色产业。
蜂产业是百利无一害的产业,不占地,不用粮食,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传统速效产业,它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滋补保健的蜂产品,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蜜蜂为农作物增产的潜力十分巨大,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5%、棉花增产12%、油菜增产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并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可称为“绿色产业”、“空中畜牧业”、“农业之翼”,既不与养殖业争原料,又不与种植业争水土,采集自然界百花资源,生产对人类有益的蜂蜜、蜂王浆、蜂胶等保健蜂产品;同时,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籽数量和活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推进种养结合和食品安全生态体系的构建,因此养蜂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增收、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养蜂业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效、优质、低耗农业综合技术的重要措施。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天津养蜂业畜产品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受全国养蜂大发展的带动,在畜牧业各畜种中最早进入快速发展期,养蜂数量从70年代末的400余箱发展到80年代初期的6000多箱,市畜牧局成立了天津市养蜂业协会,现在的东丽、西青、北辰、武清、宝坻、蓟县都先后成立了区县级养蜂协会,会员达300多个。进入90年代,养蜂业日渐萧条,随着农村城市进程的加快,专业养蜂逐步减少。近年来,农牧结合、绿色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精准扶贫等一系列的供给侧结构调整,加之国家的良种补贴、蜂机具补及近年蜂产品价格上升的大环境下,我市养蜂业有所恢复,2015年开始,蓟州区、东丽区、西青区等先后有养蜂企业和蜂农提出领取养蜂证的申请,天津市正达蜂业有限公司是集蜂产品加工、科研、销售及蜜蜂养殖于一体的专业化蜂业公司,是我市养蜂业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该公司被先后认定为天津市著名商标、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天津市专利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确定了大力发展蜂产品精深加工和加快养蜂基地建设两大奋斗目标。
2016年市农委利用财政资金立项,支持天津市正达蜂业有限公司在西青区张家窝镇建设都市养蜂园养殖基地,同时扶持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林果及蜜蜂产业发展,新建蜜蜂养殖小区55个,提升改造蜜蜂文化园区,2个园区建设投资均超千万,年底完工,建成后的养蜂园区集高标准养蜂生产示范、蜜蜂授粉、蜂产品加工、蜜蜂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于一体,我市都市型养蜂业也在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