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钱,最想花哪儿

发表于:2015-12-04

从过去跟风追逐的大众化、标准式、流行款,到现在追求个性化、品牌化、柔性化,生活方式开始从“富日子穷过”向“富日子富过”转型,买服务、买时尚、买体验、买品质、买发展,正在成为人们最愿意花钱的消费新需求

临近年底的这段日子,向来都是商品销售旺季。刚过完中国的“双11”,转眼又经历北美圣诞节前的“血拼季”,俗称“黑色星期五”。让全球刮目相看的是,如今“黑色星期五”不再是西方消费者的专享,在互联网支撑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也在参与这场促销盛宴。

海外代购、海淘、跨境电商等,让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实现了全球化。11月19日,海外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贝宝(PayPal)发布跨境贸易调查报告显示,今年35%的中国网购消费者有海淘经历。而购物退税公司环球蓝联(Global Blue)调查显示,上半年中国游客赴欧洲平均消费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在“黑五”的前一周,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平台的日均销售额增长了3倍。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时,消费需求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从2013年开始,我国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2014年达到7485美元,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7个省市突破1万美元。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居民消费进入了新阶段——

消费眼光更“高”了。从过去跟风追逐的大众化、标准式、流行款,到现在追求个性化、品牌化、柔性化,居民生活方式从“富日子穷过”向“富日子富过”转型,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刷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学会了“享受生活”。过去,一辆汽车、一块好表,就会令人称羡不已;如今,开好车、戴名表已不是什么稀罕事。2014年,中国消费者买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其中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

消费热点更“新”了。从“以时间换取收入”到“以收入换取闲暇”,在消费品支出快速增长的同时,与闲暇相关的体验式消费迅速升温。旅游休闲、文化教育、高端医疗、健康养老……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已经超过商品消费支出。花钱买服务、买时尚、买体验、买品质、买发展,正在成为人们出手最阔绰的消费选项。到韩国美容、去日本体检,一些曾被认为是匪夷所思的消费行为,已经被广泛接受并付诸行动。去年,我国游客在海外消费达到了创纪录的1648亿美元,占全球游客海外消费的27%,位居全球第一。

消费方式更“潮”了。跨境海淘、线上线下O2O、体验消费、房屋分享……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习惯、重塑消费流程。早晨起床后,用网购的机器人清扫房间;出门前,用“神州专车”下单叫车;午饭时,足不出户用“饿了么”订餐,不仅小件日用品在网上买,大件电器乃至汽车、住房也逐渐转向网络。特别是“80后”“90后”“00后”等“千禧一代”年轻群体走到消费前台,他们从小浸泡在网络和智能手机中,追求前卫,崇尚个性,是引领消费潮的主力。调查显示,在出国旅游的中国公民里,“千禧一代”占35%以上。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调速换挡的新常态,居民消费也进入了升级换代的新常态。过去,国内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现在却与大众新需求产生了偏离。人们或走出国门,或通过跨境电商,从国外购买日用品、奢侈品,甚至在国外享受健康美容、医疗服务,其实质就是国内商品、服务与变化的消费需求之间没合上拍、出现失调。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期待借助这个契机,推动相关企业找准创新落点、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高眼光、新热点和潮方式,让大伙的钱花得更舒心、更畅快。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