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有机农产品打入新加坡、日本、韩国
百科有机农业种植基地
2017年5月18日至22日,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理事会主办、西充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第二届亚洲大会在西充县隆重召开,这是继2015年10月国际有机农业区域产业发展(西充)论坛之后,该县承办的又一次国际性盛会。这意味着,西充有机农业已与国际接轨,在开放中实现了跨越发展。
以规模促规范 有机农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
作为农业大县,5月的西充农村处处呈现繁忙的景象。在位于青狮镇的航粒香农业公司有机水稻种植核心区,碧绿的秧苗整齐地铺满田块……
该公司负责人黄峰介绍,公司在青狮镇、观凤乡等地流转土地种植有机水稻,已有1.65万亩获有机认证,“有机大米要经过选种、浸种、育苗、栽种、收割、烘干、贮藏等30余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
航粒香只是西充众多有机农业企业之一。近年来,西充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户采取土地入股、返租倒包、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有机农业发展。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统一监管、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等利益联结机制和“企业+业主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严格按照操作有规范、过程有记录、产品有标识、市场有监管、质量可追溯的“四有一可”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
目前,该县有农产品生产型企业105家、农民专合组织479家、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1600余家,还引进红鼎天辣椒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00个,面积达16.3万亩。形成有机粮油、有机畜禽、有机果蔬三大类产业,有机农业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
以监管保品质 全程看得见消费很放心
打开网站,输入耳标号,完整的养殖记录便清晰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这个耳标相当于这头猪的‘身份证’,里面记录了有机牛奶猪生长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在位于义兴镇的百科农业公司监控室里,公司技术人员通过有机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查看有机牛奶猪的生长信息,“生猪上市后出现问题,监管部门可以及时查出猪的来源以及出现问题的环节。”
据介绍,养殖场工作人员每完成一个环节,都会打开电脑作好详细记录,包括畜禽生产记录、饲料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等。通过该县有机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能看到养殖场内的实时情况。同时,有机牛奶猪被宰杀后,消费者可凭耳标号或包装袋上的条码查到它的“前世今生”。
通过可视系统,监管部门、消费者能清楚地了解有机禽畜、有机果蔬等的种养过程。目前,这种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涵盖全县果、蔬、肉、奶、蛋、禽等有机农产品,并已在该县26个专合组织、农业企业及园区建成。“这不仅是监管手段,更是对企业的约束管控。”百科农业公司负责人赵伟雄说。
西充县还健全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县、乡、村、企四级监管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无缝隙覆盖。该县设立了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乡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站);每个村设立了1至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员,企业设置自检室,构建起智能智慧的综合信息平台。该县还把有机农产品认证、质量安全追溯、检测检验等内容系统整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同步监督,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实现监管工作“网络化、全程化、社会化、信息化”。
以质量赢得市场 有机农产品受青睐
5月15日,在常林乡龙兴生态农业基地,四川禾盛龙兴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华正指挥基地员工采摘有机蔬菜、处理富硒猪肉。当晚11时,这批货将运抵成都的直营店,次日就能摆上成都市民的餐桌。“市场上最需要的便是有机食品。”早在2006年,在成都做配送业务的李晓华就嗅到了商机,在常林乡先后流转土地近2000亩,发展有机农业。
“坚持市场导向,做优有机农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上抢得先机。”李晓华告诉记者,2012年,她在成都开了第一家直营店,随后,产品又摆上了王府井、仁和春天等高端商超的货架,还进京开起了直营店。同时,李晓华建立了农产品网上交易商务平台,让西充有机农产品成了“网红”。如今,该公司在成都建成直营店6家,在王府井等8家商超设有直销专柜,新建农产品仓储库、线下配送中心5000平方米。去年,仅成都地区的销售额就增长了3600万元。
在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和第四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上,西充11家企业,带着57种有机农产品亮相,现场签订购销合同7000万元。通过“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成都招商推荐会”“四川农业博览会”等重要节会,西充大力推介本土特色农产品。同时,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建成有机农产品直销旗舰店15家、配送中心251个。
“未来5年内,我们将在重庆新开20家有机农产品旗舰店。”西充县有机办主任胥洪超介绍,该县出台《西充县有机农产品销售和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加大对有机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的扶持力度,支持引导有机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及合作社建立和拓展外埠市场,并实现产销对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借力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销售模式,如今,西充有机农产品不仅畅销我国港、澳、沪、深等地,还成功打入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市场。
以项目带飞跃 打造“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
西充要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重要抓手就是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建设南充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基地,打造“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
目前,西充已获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授牌,创立“好充食”有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有机农产品品牌63个,创建特色品牌25个,农产品商品化率突破30%。2016年,有机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年产值增至30亿元,规模稳居中国西部第一。
为做大有机农业体量,西充加快推进农业项目建设。2016年7月,嘉和兴农业示范园、德仁和农业有机粮油种植基地等11个农业项目集中签约;2016年11月,西充与以色列海泽拉农业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生态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进行战略合作,力争到2018年建成万亩生态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园。
据该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依托百公里香桃产业带,着力建设集桃文化艺术展示区、花海田园休闲养生区、科普与农耕示范区于一体的桃文化博览园,进一步打造百公里香桃产业园精品乡村旅游节点。在太平、古楼、金源、李桥等10个乡镇建设长103公里、总面积达10万亩的“百公里百村香桃产业带”,成为该县“东桃、西橙、南薯、北禽、中粮油”有机农业全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目标
2017年,建成5个粮经万亩亿元示范区,推进10万亩柑橘产业带建设,新发展1万亩“二荆条”辣椒、1万亩充国香薯,新建1万亩有机农业基地;
启动实施新农新城项目,推进有机农业交易平台、有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新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亿元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
“十三五”期间,制订完善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地方标准体系,争取有机农产品标准制定权和定价权,建设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价格发布、标准制定和交易集散“五大中心”;
创建一批全国知名、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区域大品牌、龙头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
到2020年,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认证基地达到20万亩,认证品种达到100个以上,有机农业覆盖面超过30%,有机农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赵荣 李同周/文 蒲南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