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补上现代化“短板”

发表于:2017-06-26

“总统也喝上我们景迈山的茶了!”说起去年到非洲参加国际博览会,普洱市景迈人家掌门人仙贡脸上写着兴奋。今年4月,这位傣家女子又走进中联部,给外国驻华使节及政党代表泡起了普洱茶。随着高原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云南农民连接上国际市场。去年,云南省农产品出口额达44.7亿美元,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数年居西部第一。

“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富足。“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云南围绕补上现代化 短板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上持续发力。”云南省农业厅长王敏正说。

农业现代化,龙头要昂起来。云南协调金融企业每年给予100户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600亿元授信额度,并给予用地、税收扶持,培育农业“小巨人”。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便是“小巨人”之一,带动2.7万农户、4.5万亩农地与市场对接,红河州建水县十多个山地乡的农民从以往种植红薯、玉米,转向云南小米辣,亩产值从不到700元增至近7000元。目前,云南已培育农业“小巨人”19家,计划到2020年增加到100家。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改变了云南农业单靠卖原料的局面。2016去年云南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2431亿元,加工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7%。

农业现代化,品牌要树起来。今年初,一款有身份证、能查询、可追溯的普洱茶——“景迈山”古树林普洱茶亮相。“要让消费者喝上好茶,让茶农真正得实惠,一定得有品牌引领。”商标注册人南康说。2016年,云南认证的“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农业企业119家、产品336个,创历史之最。褚橙、遮放贡米、昭通苹果、后谷咖啡等云南品牌为市场热捧。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