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大地唱响有机农业之歌

发表于:2017-07-21

  走进大田乡徐村紫冠有机蓝莓基地,满山遍野绿意盎然,一株株蓝莓树上结着一粒粒饱满的果实,或色泽深紫,或青红相间,让人垂涎欲滴,赏心悦目。游客称为“蓝莓皇后”的基地负责人张群英看着一群群边采摘边开心品尝的游客,接着一个个预订蓝莓的电话,脸上笑开了花:“我们种植的有机蓝莓在市场上可受欢迎啦!每年的6-8月,不仅武义本地的游客,金华、永康、温州、杭州的游客也纷至沓来采摘游玩,不少超市也纷纷前来订购,蓝莓往往供不应求。”

  “我每年都会来这里采摘蓝莓,带上亲朋好友,在这空气清新的山上体验采摘蓝莓的乐趣,这里的有机蓝莓不但吃着放心,而且口感好、营养丰富。”永康游客应先生提着一篮子刚采摘的蓝莓开心地说。

  “让食者安心、让耕者获利,是我县发展有机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农业局局长何武如是说。

  我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农业县,这里的青山孕育着绿色的希望,这里的水波闪烁着银色的光芒,这里的田野焕发着昂扬的生机,青山碧水装扮出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孕育了生态优美的怡人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充沛的水利资源,形成了我县发展有机农业的独特优势。作为我国较早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县域之一,我县在1994年就赢得了“中国有机茶之乡”美誉。2008年9月,我县制定了《武义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拉开了有机农业的帷幕。

  为了推动我县有机农业的深入发展,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今年,我县吹响“打造有机农业第一县”的集结号。力争到2021年,实现“十百千万亿”目标,即:全县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基地)达到10个以上,有机认证产品数量达到200个以上,有机农业从业人员达到1000名以上,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有机农业产业链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县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有机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有机产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有机农业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制定一系列奖励政策,开展有机农业发展主体意向调查,细化分解有机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开展有机农业培训和宣传,普及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相关知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各地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确定发展以茶叶、水稻、中药材、宣莲、食用菌等十多个有机产业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发动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有机认证,今年新增加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主体2家,新增认证茶叶、蓝莓有机产品各1个,新增有机茶认证面积215亩,蓝莓有机认证面积150亩。叶荷垅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7家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有机认证协议,涉及莲子、杨梅、铁皮石斛、大豆等10个产品。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认证企业已有41家,认证面积2.9万亩,有茶叶、大米、莲子、火龙果、秀珍菇、铁皮石斛、肉牛、竹笋、山茶油等96个产品。

  通过“打有机农业牌,唱绿色环保戏”,我县有机农业风生水起。“武阳春雨”获首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贡品“武义宣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义铁皮石斛”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15万亩,其中有机农业品面积2.9万亩,有机茶颁证面积居全国首位;我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有机国药基地、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无公害蜜梨生产十强县,被国家认监委授予浙江省第2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先后荣获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中国温泉养生生态产业示范区、长三角100个最佳旅游休闲城市和浙江省最佳休闲旅游胜地、十大生态旅游名城、十大养生福地等称号,被命名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

  青山绿水旭日升,风景这边独好,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有机农业的崛起,是全体农业人的辛勤付出,我县有机农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正瞄准新的目标蓄势高飞。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