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的悲哀,还是月饼的悲哀?

发表于:2015-09-21

药膳在我国人群中应用广泛,无论是专门的药膳食府,还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的药膳配方,都有很大的市场。但中国药膳属民间手工传统生产方式,总体上看,其因缺乏规模性、重现性和质量稳定性,在不温不火中生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业内早有专家放言,我国食疗药膳要想振兴发展,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增加品种、扩大规模,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企业不是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却热衷哗众取宠,剑走偏锋。近日笔者发现,市场上出现了数量不少的所谓能够养生的“药膳月饼”,什么“黑豆月饼”能降低胆固醇,“无糖月饼”可供糖尿病人专用,“五谷杂粮月饼”可清除胃肠道有害物质,“红豆枸杞月饼”有养生延年作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其实,不管什么种类的月饼,基本属性都是高油和高糖,所谓无糖也是加入了代糖品,热量并不低,故月饼适量食用最好,长期多吃过食无不有害健康。如果有人希冀用此噱头“振兴”药膳,肯定是药膳业的悲哀。试想,我国药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竟然沦落到如此境地,岂不令人心酸?

    药膳月饼如果作为丰富和创新月饼品种的手段,作为提高企业产品影响力新的促销热点,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其中不少企业在促销宣传中,不仅违反了国家食品不准宣传疗效的规定,而且通过让产品披上“药膳”的外衣,价格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更有甚者,有些所谓“药膳”月饼除了红枣、核桃、马蹄、紫薯外,还加入了人参、虫草、干贝、雪蛤、枸杞、桂圆等中药材,价格高到500克几百元,这无疑彻头彻尾背叛了月饼的原有属性。

    我国传统月饼按地域分,尽管“东、南、西、北、中”各有特色,制作工艺不尽相同,但基本属性和工艺特点早已为不同地域人群所接受,所谓创新也应是万变不离其宗。什么是“宗”?宗,就是传统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品种,就是口感地道、价格合理的产品,就是随着社会健康需求日趋低糖化、低油化、低盐化的食品,就是通过口感、香味的改良,不同地域产品工艺融合形成新的特色,就是人工合成添加剂的使用比例逐步降低。   

    总之,无论是药膳界还是月饼业中的某些企业,都应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脚踏实地在坚持传统特色中求创新,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产业。否则,仅仅靠玩噱头争夺消费者眼球,既是药膳的悲哀,也是月饼的悲哀!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