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中国现状,有机真有机?
中国有机农产品现状:
只是看起来很美:投资三千万 三年未盈利
盈利机会?一谈价格说拜拜
有机食品?认证混乱很坑爹
2013年中国有机食品销售额已然超过50亿美元,市场的潜力吸引了卖果汁的、搞房地产的、造电脑的……这些与农业搭边或不搭边的明星企业,纷纷看中了一块处女地——有机农业甚至没有农业经验的资本逐利而来,与此同时,严苛的有机认证新标准出台,成本之飙升使小而美的有机农场难以承受,冒险转向无证经营,进一步削弱了细若游丝的诚信体系。
然而,有机食品的真相是:科学试验并未证实有机食品更 “安全、健康和营养”的说法,所谓“零污染”更多是营销的噱头,而且,脆弱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土壤和水质的持续恶化,使有机农产品无法独善其身。
零污染噱头
有机农业和养殖业都无法完全回避环境的影响,因为空气、土壤和水是移动的,“零污染”不存在。
适合有机生产的土壤不容易找到。以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估算,19.4%的耕地污染超标。因此现实中,经营有机农场往往要先改良土壤。
在山坡上、田野间自由活动的散养鸡还喜欢随处排泄,在鸡场土壤中,氮含量往往超标,长期接触这种超标泥土,鸡又会多发寄生虫和肠道疾病。
这说明,有机农业和养殖业都无法完全回避环境的影响,因为空气、土壤和水都是可以移动的,“零污染”不存在。消费者追求百分百的零残留,就是一个死结。
但消费者对有机农业的认知终究是来自有机企业的宣传,而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为原本被认为是次文化的有机食品带来了商机,有机食品企业有意无意加以巧妙利用——在宣传中夸大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危害,渲染有机食品的零污染和纯天然,把环境保护、食品质量和食品信息的可追溯性推到前台,使消费者相信有机蔬果更安全。
有机肥和天然农药风险
拒绝化学农药的有机食品,施用的是天然农药,这些天然农药自身也带有毒性。
施用的“有机肥”,大多就源于饲养动物的粪便。被收集后,经过几个月堆积、发酵的腐熟过程,才能用到田里,动物粪便中可能含有致命性病菌和寄生虫虫卵,如果腐熟不充分,就会产生污染。那些使用发酵不足12个月的粪肥的有机农场,与使用熟肥的农场相比,大肠杆菌的污染可高达19倍。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指出,有机肥如果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粪便中的有害生物包括寄生虫卵和致病微生物等可能进入人们的食物链。
实际上,含有少量残余化学农药的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内分泌学教授珍妮特·西尔弗斯坦(Janet H. Silverstein)称,至今没有确切研究指出普通作物相比有机作物,其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