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育的种能比过大自然的吗?

发表于:2018-12-20

今天来听听绿耕城乡互助社给我们讲当初他们在云南平寨推广保护当地原种稻米的故事。

初涉老品种

十年前,第一次在村里推广生态农业,我们被嘲笑得体无完肤:种老品种?不用化肥农药?那是要饿肚子的。

村里的老大哥不相信,这世上还有不用化肥农药能种好的水稻?老品种产量那么低,要它有什么用?

我们问:那老一辈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以前种自己留种的老品种水稻,也从来没什么化肥农药啊。

老大哥又笑了:所以老一辈才饿肚子啊!

哈哈哈。

1

为什么偏要找老品种

这已是2007年的事了。那时候抱着对我们的一线信任、但心里又止不住打鼓的三户老大哥试种了一年的生态老品种水稻,年底把这么好的稻米卖到城市市民手中,他们发现,不仅饿不着肚子,这事还很可以干一番呢。

从那以后,平寨的老大哥们成立了生态种植互助小组,随后又发展为合作社,到现在都十来个年头了。他们的老品种大米在全国各地都有了支持者。

老品种也不依赖农药化肥,既保护生态,也对身体好,还传承了当地的稻作文化,一举多得,真是好东西。

但老大哥们的老品种水稻种下没多久,真的就遭虫了。其他村民已经把农药喷得热火朝天。老大哥们急了。

因为这个原因,不懂农业的我们就找到了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从此,科研工作者就介入了老品种水稻这件事。

我们跟思力“臭味相投”,因为他们也觉得老品种是个宝。因为老品种是本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已经跟当地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在抵御自然风险方面有独特优势。

就说这病虫害,有些老品种的抗性就很强,它的种植不仅不依赖农药化肥,有些老品种甚至是“抗化肥的”(用了化肥会倒伏),天生就适合搞生态农业。

而且,老品种更能适应极端气候,旱涝保收,没有现在的新品种那么脆弱。

这些真的震惊到我们了。我们只想到老品种是平寨老大哥们自己可以掌握的种子,不用依赖种子商,我们看重老品种所代表的社会价值,但没想到它还有那么多的好处。

无农药化肥的老品种<a href=http://www.chuhe.com/_quanweishuju/shuidao/shuidaojiag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水稻</a>

无农药化肥的老品种水稻

我们和思力一起策划了一些村民培训,让大家理解为什么要搞生态农业,为什么一定是种老品种。我们自己也受教育。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思力把传统品种、杂交种子和转基因种子讲得很透彻。简单来说,自然界也一直在育种,只不过是借助自然本身的力量。

而杂交种子是通过人工干预,把传统品种里面人类需要的那些特性凸显出来(比如高产)。但为了保持这些优良的特性,需要不断的进行人工介入和培育,否则它的后代会出现自然分离。因此,杂交种子不适合留种,每年都要重新购买种子。而且杂交种子的优良性状往往依靠更多农药化肥才能“变现”(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产量)。

至于转基因种子,人工对自然的干预就更加夸张了。比如把细菌的基因放到水稻里,让水稻抗虫。这种跨界的基因互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目前还有争论,但是有人总结了转基因食品的5 大隐患:毒性、过敏反应、营养问题、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对环境的威胁。前面的都好理解,是直接跟人体有关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最后这个“环境威胁”,是说转基因作物通过传粉,会发生“基因漂移”,对周边的非转基因作物产生污染。比如,作物的抗除草剂基因被周边的杂草接收后,就会产生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而且,这种污染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没有回头路。

平寨合作社的老品种黑米,刚刚发芽

平寨合作社的老品种黑米,刚刚发芽

归根结底,杂交和转基因的品种,都是以传统品种(甚至是野生品种)的种质资源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改良和培育。也就是说,传统品种是杂交种子的爹妈,没有传统品种,高科技的种子都是无本之木。

现在科学界也开始看重传统品种了。保护老品种,一方面对保护稻种遗传的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更是保护国家水稻优异基因库和种质资源。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嘚瑟了。原来平寨老大哥们干了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他们还不知道呢。老大哥们在城市里的支持者,之前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吃上好米饭的同时,还能把利国利民的好事给做了。

我们后面又慢慢了解到,转基因种子也是许多跨国公司控制农民的工具。印度的科学家观察到,跨国公司从毫无戒备的农民那里拿走了许多好的传统品种,然后进行基因改造,再注册专利。结果,农民们种植祖辈传下来的老品种竟然变成了侵犯知识产权的事,被跨国公司起诉。这要找谁说理去啊!难怪印度的农民们成立了“种子银行”,专门保护自己的老品种。

纪录片《苦涩的种子》讲述印度农民的遭遇

纪录片《苦涩的种子》讲述印度农民的遭遇

如何保留老品种

在思力的引荐下,我们找到了一位任政府参事的老专家。老专家也很认同老品种的意义,但当我们说起平寨老大哥们做的事,他却一脸不屑:老品种自然有国家来保护,你们那些个小打小闹,不起作用。一时,我们竟无言以对。

难道平寨老大哥们种老品种,真的是没有意义的事?但思力的伙伴告诉我们,保留老品种最好的办法,不是将种子放在冷库,而是一年一年地种植、保育,让老品种“活”下去。我们看印度“种子银行”的做法,也是让千百年来种植老品种的农民,成为老品种的守护者。

农民珍视自己的种子,这比什么样的保护都靠谱。

我们问老大哥:现在种田年年都要去外面买种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

老大哥们想起合作社一个社员的妈妈,每年都自己种一点红米,说是怕哪天市场上没有种子卖了,自己会饿肚子。

以前老大哥们说起这件事总是会笑那位老人家,但现在,老大哥们认真想一想:还真的有点怕呢。

要不是她一年一年地种红米,我们平寨的红米可能都找不回来了。没有农药化肥不会让我们饿肚子,但没有种子才真的会饿肚子呢。

那时候,平寨的老大哥们还没听说过“转基因”这个词。后来沸沸扬扬的转基因之争,他们也并不知道。他们或许不知,自己正以切切实实的耕种,有力地回应着转基因的争论。

老品种水稻的守护者

后来我们又找到了江西石城小秀村的老大哥和老大爷们。这个革命老区的小山村也有它自己的老品种水稻,老大哥都叫不出名字了。因为当地保留至今的稻田养鱼的传统,老大哥们就叫它鱼间稻。

小秀的鱼间稻

小秀的鱼间稻

平寨合作社的红米、黑米、香米和小秀生态种植小组的鱼间稻,是村里的老大哥们要去守护的老品种。但他们都觉得,只靠自己,这个事也做不下去。虽然不会饿肚子,但在家乡还是要过生活,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

种老品种水稻要是不能解决老大哥们在家乡的生活问题,他们也没有持久的动力去守护老品种。在我们看来,这也有道理,毕竟老品种也不只是事关农民,只要城乡合作、市民支持农民,他们就会把老品种继续种下去。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