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腐殖质、腐植酸到底有啥区别?

发表于:2019-08-21

一、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土壤有机质就没有土壤肥力,其主要功能表现在七个方面:

1、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2、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质中的腐殖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良好形成;

3、使孔隙度增加,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

4、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5、促进植物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

6、活化磷、钾等营养元素;

7、有机质中的维生素和一些激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有机质的分类

有机质是大类概念,其中还有细分的分支:

1、原始态:新鲜有机质,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2、半转化态:半分解有机质,即有异于原始态基本结构的状态。

3、腐植质态,即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并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作用生成的具有土壤活性的物质。

三、有机质的功效

对植物直接起作用的是腐植质,原始态和半转化态有机质必须转化成腐植质才能被利用。这种转化需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并且要消耗掉大量的碳肥营养物。研究认为,未经腐植化的有机肥施到地里损失碳肥营养物约34.8%。

四、有机质、腐植质、腐植酸之间的区别

有机质就是土壤中来自生命体排泄物或尸体的有机物质。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是组成、结构及性质相近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为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

腐植酸是腐殖质的主要成分。腐植酸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海洋、沼泽、泥炭、土壤和淡水水域中。风化褐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腐植酸含量最多的一大类资源,可达70%。

五、有机质评判标准

有机质中腐植质所占比重是判定有机肥性价比的核心内容。传统用简单的泡水法判断腐植化的程度,如果是豆油色则为腐植化好,颜色越深越好。

六、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方法

1、增施腐熟有机粪肥。如堆肥、沤肥、饼肥、人畜粪肥等。

2、秸秆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比施用等量的沤肥效果更好,秸秆还田后,经一个周期的腐熟,变成半分解状态,是上好的有机肥料。但在还田时,应加施化学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3、轮作、间作。实行轮作、间作制度,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了的腐殖质。

4、种植绿肥。绿肥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状,如阿克苏地区推广的林下套种绿肥翻压还田技术。

七、怎样使土壤有机质增加1%?

其实自然界生草也好落叶也好,其为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每年不会超过0.1%,算上土壤微生物的消耗和植物的利用,实际增加值更小。因此,当前普遍增施化肥的模式是在掠夺有机质,实际上有机质在逐年降低的。最直接快速增加有机质的方法就是增施有机肥。如何做到通过施用有机肥让土壤的有机质增加1%呢?

设定耕作层厚度0.2米,土壤容重1.3,那么一亩耕层的重量为667x0.2x1.3=173.42吨。有机肥中有机质农业部标准为≥45%,以50%计算,则每亩土壤要想平均增加1%的有机质需要的施肥量为173.42x1%÷50%=3.47吨。

由此可知,增加土壤有机质来不得半点忽悠,不存在所谓高科技施个几百斤就能提高土壤有机质1%的可能!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