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国内有机农业都在亏损!进口农业为什么“水土不服”?

发表于:2020-12-25

在大城市的超市里,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专柜出现在人们视野里:1斤白菜12元,一斤生菜20元......因为纯天然无公害、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的特点,一股“有机食品潮”悄然在国内掀起消费热。

其实,欧美的发达国家早就已经非常习惯于消费有机食品,例如被亚马逊收购的全食超市(注:所售卖的商品均为有机食品)一年的销售额就能高达157亿美元。

一般来说,有机食品的售价可以达到普通食品的2-3倍,不少种植户便纷纷加入有机农业的种植行列。

某超市有机食品专柜

然而,“全民有机”背后的辛酸只有农民们自己咽。

据国际有机联盟IFOAM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90%以上的有机农场都属于亏损状态,更有甚者开始卖房去填窟窿。一位有机农业投资者张先生说:“本来想投资农业新风口,没想到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什么对人体和环境有益的有机农业在中国就是“吃不开”呢?

1.成本高,需要持续投入,回报周期长。

对于农民来说,建立和管理有机农场需要很高的资金成本,光是起步阶段就是一笔巨大的投入。据估计,20亩的有机农场的初步投入就在80万元,如果要做到量产有机食品那投入至少在千万元级别

退一步来说,即使是初期的难关度过了,后续的管理资金也必须实时跟上,并且因为不能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和肥料,就必须由有经验的专人去监管作物的生长情况,否则一旦遭遇病虫害,大量喷施农药肯定是无法避免的。农业行业本来回报周期也相对比较长,短则1-2年,多的甚至数十年才能回本。

有机农业

2.有机食品售价高,但消费者信任度不高。

有机蔬菜售价较普通蔬菜会高出3-5倍左右。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尝尝鲜可以,但是持续消费能力乏力。同时,因为中国对于有机食品监管不严,导致很多消费者买到的有机食品并不是真正达标。故而目前大部费者还是持观望态度。

这样看来,成本高且在国人接受度有限的情况下,外来的有机农业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知道了这个,你就学到了有机农业的精华!

有机农业能在欧美盛行并取得傲人成绩,肯定是有他的可取之处的。可能我们不适合完全照搬进口的有机农业模式,但是肯定是可以从中学习,用于提升国内农产品的品质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农残的控制。

在有机农业中,除了不使用转基因种子和作物,最关键的是避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和化肥。要知道中国种植的地域宽广,各地气候差异大,易滋生病虫害,施用农药是无法避免的。但有机农产品的农残的检测异常严格,怎样才能既防治病害又不检测出农残呢?

有机农业中用的最多的是天然提取的生物农药。在2019年欧盟新出的农残免检标准里,大部分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赫然在列。因为它们就是天然提取的植物自身分泌的生长调节的物质,并不是人工合成的外源药物,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当然更不会检测出农残。

例如获得有机投入品认证的新朝阳14-羟基芸苔素甾醇,可以增强植株抵抗力,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芸苔素还能在促根提苗、促进花芽分化、促进果实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作物增产。

无农残、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害且对作物高效,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绿色农业吗?相信不久的将来,绿色有机农业能有机会在中国大规模的发展,让人人都可以吃上安全,健康,无公害的食品。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