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
发表于:2017-09-22
刘玉川在研究村里过去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南关竹马(9月19日摄)。
刘玉川(右)为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大学生试戴南关竹马的表演头饰(9月19日摄)。
近期,由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关竹马制作传承人刘玉川制作的一批12个崭新的南关竹马在北京延庆区永宁镇南关村完成,这批新制作的南关竹马利用新工艺和新材料改变了原来竹马笨重、制作时间长和不精致的缺点,使流传了数百年的南关竹马更加轻便也更具立体感。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刘玉川在研究村里过去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南关竹马(9月19日摄)。
刘玉川(右)为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大学生试戴南关竹马的表演头饰(9月19日摄)。
近期,由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关竹马制作传承人刘玉川制作的一批12个崭新的南关竹马在北京延庆区永宁镇南关村完成,这批新制作的南关竹马利用新工艺和新材料改变了原来竹马笨重、制作时间长和不精致的缺点,使流传了数百年的南关竹马更加轻便也更具立体感。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