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大规模丹霞景观带

发表于:2017-12-22


    这是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沟谷型”丹霞地貌(12月20日摄)。厚厚的黄土下隐藏着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带。据调查人员勘查,此次发现的丹霞地貌主要发育在9960万年前形成的下白垩统洛河组地层中,以谷系形式成群连片出现,有别于南方丹霞的地貌景观。

    游客在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河谷内“一线天”区域游览(12月20日摄)。

    这是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河谷内悬崖上的石窟(12月20日摄)。在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沟谷型”丹霞地貌区域,许多岩石峭壁上均有石窟。

    游人在陕西省神木市中鸡镇丹霞地貌参观(12月19日摄)。在绵延起伏的山体上,形态各异的奇特地形有序排列,地貌以红色为主色,伴随淡红色、粉红色、褐红色等色彩。

    这是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洲丹霞地貌一角(12月16日摄)。龙洲丹霞地貌近30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中间盆地,红砂岩大部被黄土覆盖、只有少部分被雨水冲刷裸露出来,经千万年狂风剥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洲丹霞地貌一角(12月16日摄)。龙洲丹霞地貌近30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中间盆地,红砂岩大部被黄土覆盖、只有少部分被雨水冲刷裸露出来,经千万年狂风剥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今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陕北及渭北地区发现大规模丹霞地貌遗址。经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丹霞地貌阶段性成果技术审查评审会专家组鉴定,这是国内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带。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丹霞地貌景观带南北长约750公里,东西宽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布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边、神木、府谷一带,另外在铜川照金、咸阳旬邑、宝鸡陈仓等地也有分布,出露面积达4000余平方公里。整个景观带由北向南呈“S”状分布,形成了黄土高原上一道红色的地质遗迹景观带。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