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将在全国建1000个农业基地:让消费者吃得好,让农民赚不少
今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暨阿里巴巴双十新米节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黑龙江8个大米地标品牌合作,建设标准示范基地,全程数字化品控追溯。让更多优质大米跨越山海关,走上全国民众的餐桌。
这次会议,也是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首次亮相。数字农业事业部将建立产、供、销三大中台,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接下来一个小目标是:到2022年,阿里经济体涉农产品全年网络销售额破4000亿元。
“基地模式”:开创助农新举措
会议召开时,刚刚发布的黑龙江新米已经摆在上海盒马门店分会场的货架上。截至目前,黑龙江12个地域品牌的大米已实现天猫、盒马、大润发等全渠道销售布局。
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暨阿里巴巴双十新米节分会场,来自黑龙江的新米已经被摆放在货架上
“基地模式”是数字农业事业部的助农创新举措,是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它打破中国传统的零散乱的小农模式,建立规模化的数字化农业基地;优质农货原产地直供,让消费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质的食品;高科技加持的供应链,帮农民提高种植、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效率。
13支队伍共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
在数字农业事业部,13个业务单元承担不同的角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国农村搭建全新的农业基础设施。
物流上,截至2018年底,菜鸟乡村物流已进驻全国29个省的900个县,建立3万多个村级物流站点。上到高山、远到边境。最近,菜鸟发布“百灵鸟”计划:未来一年,开通1000条以上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
菜鸟珠峰驿站,海拔4119米的物流站点
阿里云农业大脑团队帮助近26000家农户和企业实现科学种植、养殖,AI技术覆盖超过100000亩农田、果园、养殖场、牧场。
侯毅表示:“我们坚信未来,手机会成为新农具,直播会成为新农活,数据将成为新农资,区块链将成为农产品的‘身份证’,阿里云技术将应用于养猪和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