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院,为啥被嫌弃
社区养老院,为啥被嫌弃 中央提出,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 【阅读全文】
农业部动员部署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农业部动员部署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8月9日,农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会 【阅读全文】
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出台
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出台   《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 【阅读全文】
蔬菜类
当前位置:首页 > 作物解决方案 > 蔬菜类

冬瓜种植技术及其常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6-08-13  来源:  作者:chuhe


 1.选地

    瓜地要选择地势高燥、较为平整、便于排灌的土地,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种植。由于冬瓜根系发达,要求深厚疏松的土层。前茬出土后,要及时深耕晒白(耕深一般要20厘米以上),在定植前20天左右,施入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500~4000千克,蔬菜专用复合肥50千克,可撒施或开沟施,然后作畦。

 2.育苗

    冬瓜都是先育苗再定植大田。由于冬瓜种子皮较厚,不易发芽,播前先进行温烫浸种。方法是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种15~20分钟,捞起后用清水浸3~5小时,然后晾干待播。

    冬瓜播种后,要及时浇水,并覆盖地膜,保持土表湿润,并搭建好小环棚保温。白天棚温保持在30℃左右,晚上不低于15℃。出苗后白天棚温保持在20~25℃,晚上10~15℃。定植前7天左右,要加强炼苗和排稀。

3.定植

选未种过瓜类作物的新地或已进行水旱轮作3—5年的田块种植,并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起畦、整地。做成畦面110—120厘米,沟宽50厘米,田块四周有环沟,达到沟沟相通,方便排灌。

4.合理密植

当气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选晴天进行移植,每畦植一行,株距60—70厘米。亩植450—550株,植后淋定根水,并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护幼苗,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使幼苗顺利渡过幼幼苗期。 
5.施肥管理

(1)施肥原则

    冬瓜适宜在富含有机质的偏沙质土壤生长,耐肥不耐瘠薄,对氮、磷、钾、钙等养分要求全面。应重施基肥,并合理追肥。幼苗期对养分的吸收量少,抽薹期较多,而开花结果期,尤其是果实发育前期和中期吸收量最多,后期又逐渐减少。增收氮肥,主茎较长,增施磷钾肥,可延缓早熟品种的衰老,并能降低雌花节位,提高单瓜重量。

2基肥

冬瓜应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精制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如果采用自制有机肥,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并加大用量,每亩施3000~5000公斤。施有机肥同时还应施磷肥和钾肥,每亩施磷酸二铵、氯化钾各20公斤,磷肥应同有机肥混匀后一同施下,可采取沟施或穴施。

3追肥

    定植成活后,每亩追施8公斤硫酸铵或3公斤尿素。坐瓜后,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以后再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0公斤1~2次。

6.常见病虫害防治

(1)窗体顶端

1冬瓜灰霉病

症状:窗体顶端

    症状:花及幼瓜染病、花瓣、柱头上产生水渍状斑点,扩大后褪绿继续扩展到花蒂部及嫩瓜上,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变,并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烂瓜。叶片染病 叶缘产生V字形较大病斑,叶面现黄褐色近圆形病斑,边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产生轮纹。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灰褐色霉,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窗体底端

防治方法:窗体顶端

   防治方法:熏蒸消毒。温室、塑料棚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O.25公斤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大棚,熏1夜。用粉尘法或烟雾法于发病初期开始用喷粉器喷撒10%多百粉尘剂,或5%防黑星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或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00克,连续防治3—4次。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药液60—65升,隔7—10天1次,连续 防治3—4次。

2冬瓜叶枯病

症状:窗体顶端

症状:发病初期幼苗白天叶片萎蔫,晚间恢复正常;以后病斑渐凹陷,扩大到绕茎一周时,茎基部干缩,叶片萎蔫不能恢复,最后幼苗干枯死亡,但不折倒。病部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病苗上不产生白色絮状霉层,但形成淡褐色蜘蛛网状的菌丝。

窗体顶端

防治措施:发病时喷施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45%土菌消水剂45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淋1次,防治2~3次。

(3)窗体顶端

3冬瓜角斑病

窗体顶端

 症状: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病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茎、叶柄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果实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病菌侵入种子,致种子带菌。

防治措施:窗体顶端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

(4)蚜虫

    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10%氯氰菊酯2000倍,万灵粉1500倍,20%康福多3500倍。

(5)蓟马

    98%巴丹1200倍,万灵粉1500倍,好年冬400倍,七星宝600倍,20%康福多4000倍。每隔4~5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4次。

 (6)美洲斑潜蝇

     98%巴丹1200倍加10%氯氰菊酯1500倍,25%的杀虫双300倍加2.5%功夫2000倍,万灵粉1500倍加20%速灭杀丁2000倍,1%农哈哈2500倍,1.8%虫螨克3500倍,在早上8~10时喷施,5~7天喷施一次,连喷3~4次。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