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栽培技术及其常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6-09-09 来源: 作者:chuhe
1.种植地选择
应选择无病菌残留、疏松肥沃的土壤,以微碱地最好。
2.播种
种子播完后,应平铺一层薄膜,这样既起到保护作用,又有一定压力,有利于种子蜕去外皮。在此期间,应适当早揭苫,晚盖苫。如果天气过冷,可在草苫上覆盖一层塑料布。三四天后,当种子蜕去外皮,两荚展平之际,白天应尽量增加光照时间,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当秧苗第一片真叶展平后,可进行一次倒苗,摆放时应注意交错放置。同时,要适当放风。定植前,更应注意放风,锻炼秧苗,增强幼苗的抗逆性。
3.定植
经过30-40天的苗期管理,培育出具有3-4片针叶的幼苗可以定植,定植时要施足基肥。定植后,可用小竹片起拱,覆盖一层薄膜,使大棚膜与小拱棚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起到保温的作用。定植七天后,浇一次缓苗水。两天后,用自做的小耙及时松土,同时把露在外面的土坨与地表覆平,以防气温升高烤死幼苗。
4、施肥管理
重施基肥,在没有前茬作物占地的情况下,整地前浇透水。当土壤适耕时,每公顷撒施优质腐熟有机肥75000~10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0~4500千克,饼肥1500千克,深翻30厘米。耕后闭棚升温烤地 5~7天,或用硫磺、百菌清烟雾熏剂熏蒸灭菌。棚室彻底消毒通风后备用。
巧施追肥,壮秧促果:缓苗及时浇水,并结合浇水,可随水每公顷冲施腐熟粪尿稀液(10倍)6000~7500千克,尔后控水蹲苗。进入结瓜期,也是冬季气温最低,不利瓜秧生长的时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平衡施肥是关键。当根瓜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进行第二次追肥,每公顷用氮磷钾蔬菜专用肥150~450千克或腐熟饼肥液(10倍) 5000千克左右。随水冲于地膜下的暗沟中,灌水后封严地膜加强放风排湿。
西葫芦进入盛果期,一般采收两个瓜即大约每隔15天左右追1次肥。每次每公顷随水冲施复合肥500千克或饼肥沤制肥液或充分腐熟粪尿稀液(10倍)7500~15000千克,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少量复合肥。同时叶面交替喷施0.2%磷酸二氢钾加100倍糖水或腐殖酸类复合肥,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每次浇水施肥后注意放风排湿和防病,并及时采收,以防瓜大消耗养分而造成坠秧和化瓜。结瓜后期,植株衰老,适当减少肥料用量。
5.常见病虫害防治
(1)灰霉病和菌核病
病菌一般从凋萎的残花开始侵入,初期花瓣呈水渍状,后变软腐烂,并生出灰褐色霉层,使花瓣腐烂、萎蔫、脱落,之后病菌逐渐向幼瓜扩展。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后着生大量灰色霉层。
菌核病主要侵染茎蔓和瓜,瓜染病时,初呈水渍状腐烂,后软化,长出白色菌丝,病斑上散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菌核病与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和用药基本相同,可以采用蘸花、喷雾和烟剂熏蒸相结合的方法防治。一是要在蘸花药中加入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二是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三是在闭棚后每亩用10%菌核净烟剂200克熏蒸。为避免西葫芦发生药害,熏烟时间应选在下半夜,并在第二天早上通风。
(2)西葫芦发生果腐病
发病初期瓜呈湿润腐烂状,中后期病部长出白色略带粉红色的浓密霉层,病瓜腐烂,汁液从病部流出。
防治果腐病,可以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倍液或铜高尚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喷雾。
(3)软腐病
发病初期病瓜呈褐色水渍状,后迅速变软,病部内部组织腐烂。该病扩展速度快,病瓜腐烂后散出恶臭味,但无霉毛,这是同灰霉病、菌核病及果腐病的最大区别。
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病菌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阴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整枝打杈、农田操作,损伤叶柄基部发生裂口,会引起病菌侵染,导致软腐病发生。
防治软腐病主要使用铜制剂,如用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20%松脂酸铜乳油(500-800倍液)等。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5天停止用药。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