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10 来源: 作者:子雲
村民刘奶奶家的地也在前几年被征用了,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但她依然记得土地征用前那一年的好收成。
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村民刘奶奶:我老两口种,那年打了一万两千斤(粮食)。
75岁的刘奶奶和老伴原来靠种地为生,如今,她每天还要来到这块她曾十分熟悉的土地,不为操持地里的农活,而是捡拾垃圾堆里的废品,补贴家用。
75岁的刘奶奶和老伴原来靠种地为生,如今,她每天还要来到这块土地,捡拾垃圾堆里的废品,补贴家用。
刘奶奶:种了那一年,不让种了,我们就停了,我两个连扫街带拾破烂,(我们)在固镇村扫街,扫了七年街,拾了七年破烂。
企业倒闭,政府推诿,土地使用不合法,收回成难题。
2008年就征收的近一千亩耕地,为何迟迟不开发,荒芜至今呢?而这块地,又是被谁征用的呢?
在河津市樊村镇芦庄村,村民王大哥告诉记者,2008年,当地政府建设铝工业基地的名义,向附近的芦庄、常好、固镇、古垛4个村子征用了将近1000亩地。当时,每个被占地的农户还和村里签了用地合同。在芦庄村村民王大哥家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用地合同书”。上面写着:
“河津市铝基地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调整工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基地建设用地由市铝基地建设指挥部根据上级政府的批复要求统一征占和管理。”
这份合同书中标明的用地期限是“从2008年7月1日起,到2038年6月30日。用地补偿标准是村委会每年支付村民人民币每亩1300元。落款有村民的签字、手印和村委会的公章。
村民王大哥告诉记者,地虽然是2008年就征收走了,但土地上的厂房一直就没有建设过,但随着土地荒芜的年头越长,征占土地的“租金”,也发放得不那么及时了。今年,村民们对自己被征用土地的租金问题就很是发愁。
王大哥:一直年年都给,年年都给,就是今年还没给。
原大爷:现在是11月快满了,那钱还不知道在哪呢。
企业占地七年,却一直没有开工建设。在河津市樊村镇干涧村,记者找到了这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的企业。气派的办公大楼和高耸的烟囱,宣告着企业当年的辉煌和红火。然而墙面凋落的瓷砖和厂房破损的窗子,又显示出这家企业如今的败落。记者走进企业的办公大楼,迎面出来的是一位看门的大爷。
墙面凋落的瓷砖和厂房破损的窗子,显示出这家企业如今的败落。
山西省振兴集团门卫:倒闭了。
记者:什么时候倒的?
门卫:六年了。
看门的王大爷告诉记者,山西振兴集团曾经是当地最大的电解铝企业,电解铝企业是耗能大户,当地煤炭资源丰富,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因而企业在当地曾经发展得红红火火。员工最多的时候达三四千人,可如今却冷冷清清。
山西省振兴集团在当地曾经发展得红红火火,可如今却冷冷清清。
王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整个14层楼的厂区都已经停产,空无一人。记者上楼,随机敲了几间办公室的门,都没有人回应。
在樊村镇干涧村往南,有一片占地面积不小的厂区,是振兴集团的电解铝二厂。现在,除了一名看门人外,偌大的厂区里空空荡荡,车间里还悬挂着原来生产时的宣传标语,杂乱不堪的地面和靠窗地面的积水,显示这里已经闲置很长时间。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找到了振兴集团一名负责人的电话。他向记者透露了当初振兴集团占用土地的用途。
现在,振兴集团的电解铝二厂除了一名看门人外,偌大的厂区里空空荡荡。
山西省振兴集团某负责人:咱们当时要建一个10万吨的铝合金(项目),原来是弄个大项目,(项目)弄下来,香港那个资金也落空了。
记者:集团后来是什么时候停产的?
负责人:咱们是2009年,2008年下半年就停产了。
距离振兴集团电解铝二厂不远的地方,有一处烂尾的厂房,据说是振兴集团没完工就停滞的碳素厂。高耸的烟囱、未完成的楼房骨架,孤零零地在长满荒草的田里静默着,展示着一段未完成的历史。和这个烂尾楼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就是当地政府为振兴集团扩建厂区上马新项目而准备的土地。然而这个新项目,还没开工就流产了。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