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星期六  请调整您的计算机日期! 二十四节气 下月5日芒种
兰陵县第四届菜博会做活“生态文旅农”融合发展
兰陵县第四届菜博会做活“生态文旅农”融合发展 4月12日,第四届中国兰陵(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在兰陵国家农 【阅读全文】
“产自临沂”:打造沂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航母”
“产自临沂”:打造沂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航母”   “生态沂蒙,大德务农。”4月11日,临沂农产品品牌农业发展 【阅读全文】
水利部澄清"八成地下水不能喝":85%水质达标
水利部澄清"八成地下水不能喝":85%水质达标 目前,一则关于“地下水资源:八成不能饮用”的报道正引发 【阅读全文】
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聚焦三农

专家谈玉米市场化收购:玉米不能成为第二个"大豆"

时间:2016-04-16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玉米不能成为第二个“大豆


  ——就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访相关专家


  “上游注水过高,下游产业就没法发展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整个产业链是利好消息。”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系主任倪国华分析说,玉米价格长期处于世界“高地”,扭曲了包括玉米加工、生猪产业等市场,也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造成影响。


  通过市场化改革把整个玉米产业链搞活之后,既扩大社会整体需求,还会把一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生产者挤出去,让真正有优势的种植户留在市场中,这有利于提升玉米产业的竞争力。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形成玉米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他估计,玉米种植面积的缩减情况,将会在2016年玉米季之后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趋势。


  然而,玉米价格下降,对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东北玉米跟着国际市场价格走,玉米价格可能要降到0.7-0.8元的区间。”李国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种植户难免要承受一部分损失。“玉米价格还得往下走。”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也持相同的判断。


  “重要的是,要给农民一个出口,让农民有更多选择。”李国祥提醒说,不种玉米之后种什么,要有充分考虑。同时也要防止国际价格波动、低温自然灾害等多重波动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


  而对于补贴的发放,李国祥特别强调,补贴的金额要让农民种粮不吃亏,种粮积极性不受打击。补贴发放方式必须认真考虑,这里面有很多复杂因素。“财政补贴的资金只能以承包地登记面积为依据进行补贴,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的实际种植面积远远超过登记面积,据东北某地反映,个别地方实际种植面积可能比登记面积超出40%。”李国祥说,种粮大户的土地是流转来的,有土地的不种粮,种粮的没土地,补谁不补谁,这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现实难题,要避免补贴发放引发矛盾。


  关于补贴方式上,倪国华也指出,按面积补存在开荒地、测不准等现实问题;按产量补又难以避免出现“转圈粮”的问题;而直接按照粮食直补的方式,虽然易操作,但是在保障种粮积极性上可能出现偏差。他提出,要综合考虑各种补贴方式的优劣,既要防止财政走入“烧钱的悖论”,也要防止价格巨幅波动导致农民的更大损失。


  “补贴太低,起不到保障农民利益的目的;补贴太高,又会成为国家财政包袱。”玉米不能成为第二个“大豆”!在王秀东看来,玉米新政之后,仍需要一揽子的配套政策措施。


  “政策要有弹性,要充分考虑到东北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东北大部分农机都是跟玉米配套的,种其他作物相关社会化服务跟不上来,农民短时间内是绕不过这个弯的。”王秀东说,对于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手段,不能只看到改革的必要,而看不到现实困境。


  王秀东建议,要以种植合理成本作为补贴标准,尽量保证农民种粮不亏。最好是把出路想在前面,把各种困难都考虑进去。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