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生活>正文
我国虽然是世界闻名的农业产量大国,发展史也很久远,但是,对于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来说,我国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新手。但是国外有部分国家却早已把有机农业加工产值发展融入了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发展也很迅猛,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丹麦,这个仅有4.3万平方公里本土面积和55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有机产品比重超过8%,有机农业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众所周知,农产品的标准化、环境、种植差异还有天灾都会影响农产品品质。而在丹麦,标准是基本的条件。
一家丹麦农产品公司报损率仅有1%,这是什么概念?据了解,国内做有机产业的尚作,其产品的报损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1%的报损意味着所有的产品都得到了极好的利用。
这样的高利用率,来自生产过程中的高度标准化。生长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等全程电脑监控,用什么品种、何时栽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更是有着严格的规定。
斯莫尔伍德说:“我认为土壤是地球的胃,营养物质在这里交换。它是我们拥有的最珍贵的资源。它提供了一样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食物。但我们却在破坏它。”
虽然有机农业不能避免运输、冷藏和废物处理带来的排放物,但它能通过斯莫尔伍德所称的“再生的”方法减少这些排放,这些方法能够培育健康的土壤,抵消二氧化碳对我们的星球和未来的巨大破坏。有机农业还能养活世界。养活九十亿人口是化学农业几十年来的口号,但是斯莫尔伍德指出世界各地的研究——埃及,伊朗还有这个研究所长达31年的农业试验——证明有机农业比化学农业能生产更多的商品粮食,包括玉米、大豆、小麦、大米,甚至还有向日葵。“他们的把戏就是提出转基因作物能提高产量,但这是一个谎言。我们已经证明了这点。”事实上,在罗道尔研究所,在长达31年的时间里,有机农业比传统农业的产量多29%到34%。
针对上面了解的有机农业,中国农业也有很多企业和创业者有声有色的在做,具体离真正的有机有多远,我们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而我们国家作为诺大的农业大国,应该怎么学习和改变呢?我们以丹麦为例来对比一下,谈谈我们欠缺的些方面。
一、在丹麦,法律限量农药化肥,保持农业高产优质
丹麦虽然只有4.31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却占国土面积的62%,达到2.7万平方公里。丹麦有560万人口,农业人口约1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左右,却生产出可供养1500万人口的粮食。也就是说,一个丹麦人能生产出三个人的粮食份额。多年来,丹麦66%以上的粮食、黄油、猪肉、牛肉等农产品出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欧盟的农产品占60%,故此丹麦有“欧洲食厨”之称。要知道,丹麦农业的高产优质,是在严格限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情况下取得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丹麦政府就制定了相关法律,限制化肥和农药滥用。而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正是大量化肥农药使用的开始。以至于造成了一些地方的思想观念上是,只有增产,不关土地怎么样,能多施肥就多施肥。
再来看看丹麦,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丹麦化肥用量还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准上下,远低于发达国家为防止污染而规定的每公顷化肥施用量225公斤的上限。
相比于丹麦,我国目前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公斤每公顷,是发达国家安全上限的1.93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不高。肥料利用率低,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一直是中国农业生产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
丹麦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农业科技全球领先,在少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他们的农业依旧保持了高产优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在我们国家也注重规模化,集约化生存,但真正做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却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特别是像现在国内服务规模农业电商平台的阳光乔这样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阳光乔的运营方式和理念是很值得我们国内规模种植户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现在大家都在做的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这样刚起步和规范的种植单位和企业。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化肥和农药使用在世界范围内泛滥,丹麦也不能例外,但丹麦人很快就体会到其巨大的副作用,他们在肥料的使用上加了许多条条框框,受益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