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观察>正文

外媒:中国农业部阐明转基因路线图,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或致全球农贸改变
来源:转基因观察 2016-04-18
353

核心提示:外媒报道称,中国农业部13日召开发布会阐明中国转基因作物发展路线图,表示将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这是继2月份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之后,此举再次证实北京对转基因的态度趋于明朗。最新表态被认为是中国在转基因领域的重大政策转向。

1.webp (2).jpg


外媒:中国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 或致全球农贸改变


2016-04-16 13:56:24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 外媒报道称,中国农业部13日表示将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这一最新表态被认为是中国在转基因领域的重大政策转向。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14日报道称,中国农业部13日表示将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由于中国目前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因此这一最新表态被认为是中国在转基因领域的重大政策转向。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在有关农业转基因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报道称,玉米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谷类作物之一。不过,大部分玉米都被用作饲料。分析认为,这次农业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产业化的路线图,应该是表明政府对待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态度已经趋于明朗。


目前中国尚未成为转基因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国,但已经是消费大国。转基因大豆玉米等已经可以销往中国,作为原材料和食品加工配料。


报道称,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推广始终备受争议,一些环保主义者认为转基因作物会危及生物多样性。三分之二的欧盟成员国都选择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尽管如此,转基因作物已经在全球普及,2015年转基因作物的全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7亿亩。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4日报道称,本周中国农业部官员罕见地表示中国将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此举令一直关注这一产业的人们不禁发问:中国是否最终做好了准备迎接这一富有争议的技术的到来?


中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聚焦战略重点,如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报道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份陈述中国最重要的农业政策的文件——提到了转基因技术,表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


解读一号文件可以获得关于北京将如何推进这项政策的线索,此举可能影响中国新经济作物的种植计划,还可能造成全球农业贸易的大规模改变。


2.webp (2).jpg


德媒:中国阐明转基因作物发展路线图 态度渐明朗


参考消息网4月15日报道     德媒称,中国农业部日前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阐明中国转基因作物发展路线图,继2月份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之后,此举再次证实北京对转基因的态度趋于明朗


德国之声网站4月15日报道称,中国农业部4月13日表示计划在未来数年内推广转基因农作物。


报道称,玉米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谷类作物,小麦水稻次之。不过,大部分玉米都被用作饲料。中国媒体分析认为,这次农业部专门找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产业化的时间表,应该是表明政府对待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态度已经趋于明朗。


目前中国尚未成为转基因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国,但已经是消费大国。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菜籽已经可以销往中国,作为原材料和食品加工配料。经过加工的转基因甜菜也可以进口。


预示着中国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让转基因作物在未来国家食品供应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另一个事件,是今年2月份宣布的国有企业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的交易。后者正是在农用化学品和种子——包括转基因种子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头羊。交易价格高达430亿美元,并且是现金收购。


报道称,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推广始终备受争议,一些环保主义者表示担忧,认为转基因作物会危及生物多样性。到2015年年底,三分之二的欧盟成员国都决定禁止在其国境内种植转基因作物。


尽管如此,转基因作物已经在全球大范围普及,2014年转基因作物的全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15亿公顷,这相当于德国国土总面积的差不多五倍。


2015年,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比前一年减少了1%,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下滑。主要原因是收购价格的下跌和一些地区的严重干旱——比如在南非,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已经导致去年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万公顷锐减到230万公顷。


报道称,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五个新兴国家则占据了2015年全球总产量的差不多一半,它们分别是巴西、阿根廷、印度、中国和南非。

  • 上一篇 : 十三五实现转基因玉米产业化,三大央
  • 下一篇 : 憋了几年,农业部为什么突然放个大招
  • 相关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