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正文

有机水稻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来源: 2015-10-16
345

有机水稻的栽培生产成本比较高,在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栽培管理能够全面机械化等问题上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水稻的有机栽培,病虫害防治方面还是比较困难的,虽然目前有一些解决的方法,但是还是有待寻找更加有效的防治之道。

  其关键技术

  一、 培育壮秧

  1、品种选择:选用农艺性状好、抗性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如“寒优湘晴”、“银香—18”和“998—2”等。

  2、种子处理:播种先晒种1-2天,然后用1%石灰水浸种2—3天,以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种传病害;再催芽播种。

  3、适期播种:采用中大苗育秧方式,秧龄掌握在30天左右,叶龄在5—7叶;秧大田比例为1:6。播种期掌握在5月20—25日左右。播种量杂交稻为3公斤/亩;常规稻为6公斤/亩。

  4、施足有机肥:苗床地可结合整地及时施好商品有机肥1~2吨/亩和腐熟饼肥50公斤/亩作基肥。播后在秧板上覆盖商品有机肥2吨/亩,以保湿、保温、防露籽、防雀害,提高成秧率;水稻秧苗期使用腐熟饼肥50公斤/亩,促分蘖早生。

  二、 合理密植  秧亩长至5~7叶时开始移栽,移栽采用等行株距,株行距为0.11×0.25米,每亩密度2.0~2.2万穴,其中杂交稻每穴栽插3~4株,每亩基本苗6~7万;常规稻每穴栽插6~7株,每亩基本苗12万左右。

  三、 肥料运筹 重施基肥,5月份结合土地耕翻,施用商品有机肥2~3吨/亩;在水稻生长期施用腐熟饼肥100~200公斤/亩,其中杂交稻以蘖分肥为主,常规稻前后期各占50%。

  四、 水浆管理 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初期深水灌溉,水层5厘米左右,严防脱水,分蘖后期适度搁田;孕穗期浅水勤灌;抽穗后浅水灌溉、潮潮清通过科学有效的水浆管理,促进水稻早分、早封行,达到以水控草、以水促苗、以苗压草和以水调肥的目的。

  五、 杂草防治

  有机水稻生产中杂草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诱草灭草。在水稻移栽前40~50天灌跑马水使田间土壤保持湿润以诱发杂草,并通过数次耕翻来压底杂草基数。人工拔草。在移栽前夕10~15天,采用人工拔除诱发的 杂草,特别施针对双穗雀等恶性杂草以及水稻生长期间的高龄杂草,必须进行多次人工拔除。

  2、以苗压草、以水压草。通过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和科学的水浆管理等措施,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3、养鸭除草。利用稻鸭共生来控制田间杂草的发生,选择体型适中,活动能力较强的鸭子品种,与水稻栽植同步共育,亩均养殖10~15只。

  六、 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主要有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方法上以农业防治为主,重点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来增强植株的抗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害的发生;如病害严重时,选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防治,如“申嗪霉素”等。

  七、 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主要有稻象甲、稻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

  1、农业防治:通过健身栽培,增强植株的抗虫性。

  2、物理防治:安装频振式杀虫灯(30亩左右/只)诱杀田间趋光性害虫。

  3、生物防治:一是加强监测;二是药剂防治;三是生物防治。

  水稻收割后种足种好绿肥,以培肥土壤,减少年有机肥的投入量,降低生产成本。

  • 上一篇 : 秋种豌豆莫忘配肥
  • 下一篇 : 小麦田间管理
  • 相关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