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正文
灾后农作物种子选择要点
首先,要明确选用哪种作物的种子。根据受灾当地气候、土地、市场需求以及种植经验等情况,确定灾后种植的作物。
其次,选用适合的良种。良种包括种子质量优良和品种优良两方面。种子质量方面主要是要到合法的经营单位购买包装、标签标注完备、质量合格的种子;品种优良方面,主要是要选择经过审定(登记)、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如水稻品种可以选用五优华占、Y两优3399、Y两优302、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群优2号、野香优3号等品种,玉米可以选用桂单0810、先达901正大619、正大999、迪卡008等品种。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良种要配良法,特别是在当前汛期尚未结束、气候多变的情况下,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根据所选品种的特性进行播种和良好管理,才能获得好收成。
水稻洪涝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要点
(一)对还有生机的水稻田
1、退水洗苗。稻田发生涝害时,水质浑浊,含大量泥沙,污泥吸附在叶片上,会堵塞气孔,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如果洪涝过后温度过高、阳光过猛会导致叶片组织坏死,影响产量,故在退水刚落苗尖时,要进行洗苗,可用竹竿来回振荡,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或者边放水边洗苗,并用清水喷淋清洗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的光合机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同时要捞出水稻田中的其他杂物。
2、尽快抢排积水。洪水退后,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系统,减轻涝害,在能承受的淹没时间内,早排一天,损失就少一点。对于早稻大田淹没时间较长的田块,阴天时可一次性排干积水,在高温强光时,应逐步排水,要保留田间3㎝左右水层,防止高强度的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最好是在傍晚时排水,有利于恢复生长。稻田积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的,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生长。
3、扶苗定苗。洪涝期间,由于夹带大量泥沙,部分禾穗将会倒伏,退水后应用手逐株把倒伏的稻株逐株扶起。扶苗时要小心,避免断根伤叶。如果叶片仍带有污泥的,应用水洗清叶片上的污泥,使其尽快恢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查苗补缺。对于刚插下不久的中稻田,受涝后要进行逐田块检查,如发现缺株,要立即补齐。
5、轻露田,补施肥料。洪涝期间,稻体的各部分器官不同程度受到损害,退水后,根、叶、穗恢复生长,籽粒恢复淀粉积累,此时需要大量的矿物营养元素,对肥料要求迫切。因此,排水后即进行一次轻露田,以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根系活力,然后用0.5‰尿素和磷酸二氢液等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水稻恢复生长。
6、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洪涝过后,田间湿度大,稻体损伤,枯叶较多,易诱发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和卷叶虫等病虫的发生为害。为此,要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当前正值雨汛高峰时期,抓紧晴天喷药,喷药后很快遇雨天,要补喷药。
(二)对于绝收的水稻田
及时清除死株残体,及时抢种补种或者改种,如果双季稻地区,可选择迟熟品种,如Y两优3399、Y两优302、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群优2号、野香优3号等品种;如果是中稻地区或易出现秋旱的稻田,可选择中熟或中迟熟品种,如五优华占等,或改种玉米、大豆、红薯等旱粮作物或改种生育期适宜的其它作物。
灾后恢复玉米生产技术要点
1、对受灾的早玉米要及时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倒伏的植株要及时加固扶正,及时培土并增施速效肥,以尽快恢复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提高单产。
2、加强灾后管理和病虫防控。要注意预防玉米螟、大小叶斑病、锈病等病虫害。
灾后恢复桑园生产技术要点
1、洪涝灾害发生后,及时排除桑园积水,防止桑园长时间浸泡出现桑树烂根死桑情况。
2、河边、山边洪水冲刷严重,出现桑树倒伏、桑根露出的桑园,及时填埋桑根,将桑树扶直。
3、受洪涝灾害地势较高的桑园,在洪涝灾害退去后,桑叶又不能用于养蚕的,可选择晴朗天气提前进行夏伐,为下半年提早养蚕做好准备。剪伐高度20-30厘米。
4、6、7月份我市雨水较多,洪涝灾害发生较频繁,河边、山边等低洼处受洪涝危害较频繁的桑园,在洪涝灾害多发季节结束前最好不要急于夏伐降枝,应该加强桑园中耕施肥等管理,增强桑树抗灾能力,待汛期将过时再及时夏伐,预防剪伐后再次遭受更严重洪涝危害。
5、洪涝危害的桑园,经过晾晒,选择晴朗天气及时中耕施肥,做好桑园管理。继续用叶桑园每亩施入追肥:复合肥(15-15-15型)30 kg~40 kg加尿素10 kg~15 kg;提前夏伐的桑园每亩施入化肥:复混肥(15-15-15型)60 kg~75 kg加尿素20 kg~25 kg,或施尿素45 kg、过磷酸钙60 kg、氯化钾18 kg。
6、洪涝灾后,加强桑园虫害防治,通过选择低毒高效桑园农药进行杀虫防治,防止虫害对桑园的危害。
水果灾后补救措施
一、清沟排水。对受涝的果园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排干渍水,使土壤恢复干爽,避免果园积水造成果树死根烂根。二、及时培土、松土保护根系,促发新根,恢复生长。山地果园由于暴雨,山洪暴发,果树被冲倒、冲歪和土壤被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果树露根、伤根,灾后要及时扶正果树,培土保护根系,促发新根,恢复生长。平地果园洪灾后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排干水后,要进行浅耕松土,恢复土壤的通透性,促发新根。三、结合叶面喷肥,及时进行追肥,加强营养,促进果树恢复生长。叶面肥要以有机营养为主,如使用氨基酸类、黄腐酸类叶面肥。土壤以追施氮肥为主,视树体受灾情况,一般追肥2—3次。对正值花芽分化期、稳果期和壮果期的果树,追肥时要加入适量的磷、钾肥。四、看树修剪。修剪要在树体恢复生长后进行,一是从基部剪除受灾后干枯的枝条;二是对灾后露根、伤根造成大量落叶的果树,要进行疏枝回缩,促发新的枝梢,并且要适当摘除部分果实,减轻树体负担。五、及时喷药,防治病害。重点防治各种果树的炭疽病、因多湿天气和渍水伤害引起的各种生理性病害。如柑橘重点防治炭疽病、溃疡病、黑点病、风癣,兼治锈壁虱、红蜘蛛等;杨梅应注意褐斑病、赤衣病的发生;梨应注意黑星病、锈病、轮纹病及梨网蝽、梨木虱的发生;葡萄应注意白腐病、霜霉病、锈病及红蜘蛛的发生。针对上述病害,常用的农药有敌力脱、新万生、大生M45、乙磷铝(锰锌)、腈菌唑、扑霉特、硫酸链霉素以及针对各种生理缺素症的微量元素肥料。 六、及时采收销售。对进入成熟期的葡萄、李、梨等水果,要充分利用当前水果流通的大好时机,选择晴天上午阴凉之际,及时采收销售,确保有产有收。七、目前正是雨汛高峰,要进一步做好洪灾防范工作。对地下水位较高或地势低洼的果园,要形成深沟高畦栽培模式,利用果园围沟、中沟和畦沟,做到沟沟相通,形成防涝体系。对平地果园,要加紧修整和加固排水沟渠系统,保证完善畅通;对山地果园,要把果园四周的防护沟修通、加深、加固,利用顶部的防护沟作集洪沟,两旁的防护沟作泻洪沟。
灾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受涝地区部分病虫发生趋势
1、受涝稻区: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等为害将较常年加重。
2、受涝地蔬菜:茄科、瓜类等作物的疫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将加速流行;茄科类青枯病、瓜类枯萎病,蔬菜苗期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病害有加重发生趋势;斜纹夜蛾类害虫在叶菜、瓜、茄、莲藕、芋、红薯、桑园等作物上有加重为害趋势;蜗牛在叶菜类、豆类等作物上将加重发生。
3、受涝地果园:柑桔的溃疡病、炭疽病、脚腐病;葡萄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等将加速流行,柑桔的红蜘蛛、锈壁虱、木虱、粉虱等将加重发生。
4、土蝗、飞蝗、夜蛾类害虫:在受洪涝影响地区的稻区、甘蔗、桑园等旱地作物地存在暴发为害隐患。
5、农田鼠害:地势较高的农作物将受害严重。
二、防控措施
1、灾后务必及时清除淤泥及垃圾,开沟排水,中耕松土,改善受淹作物根际土壤通透性,恢复受淹作物根系活力。
2、及时清除受淹作物腐枝败叶及病株、病果,以减少病虫源基数;对受灾后仍可正常生长的水稻、玉米、甘蔗、柑桔等作物适当喷施叶面肥,结果树喷施保果剂,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选用频振式杀虫灯、捕虫板诱杀害虫,推广套袋技术保护果实。选择经济、高效、安全的对口农药防治,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选用阿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稻飞虱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纹枯病选用井冈霉素、井冈·三环唑等,稻瘟病选用咪鲜•三环唑、肟菌•戊唑醇等;防治蔬菜经作害虫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真菌性病害可选用烯酰吗啉、苯醚甲环唑、霜脲•锰锌、咪鲜胺、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菌铜、农用硫酸链霉素等。施药后如遇下雨天气,应及时补喷药,防治病害一般要用药2-3次;注意合理轮换农药和施药的安全间隔期,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和人畜安全。
3、加强对受灾稻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的检查防控工作。
4、洪涝灾害后容易突发夜蛾科害虫、蝗虫等生物灾害,各地务必要加强巡查、监测,一旦发现突发性病虫发生时,及时上报,并做好应急防治工作。
5、做好灭鼠工作,减少害鼠造成的损失,预防疾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们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