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正文
杂交构树是什么品种?栽培杂交构树能带来怎样的收益?今天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沈世华,和大家聊聊杂交构树是如何帮助农民增收的。
什么是杂交构树?
沈世华:构树是一种在我国土生土长并遍布全国各地的树木。杂交构树既是将野生的大构树和小构树杂交之后,通过太空选育,生物技术综合培育,选育出的优良树种。
相比普通树木,杂交构树有哪些优势?
沈世华:相比普通树木杂交构树具有以下优势:生长速度快,当年栽植,当年收获,属超短轮伐期树种,采伐周期为1年,当年生长高度达3-5m,直径4-6cm,伐后可以萌生,1年栽植,可以连续收获10年以上。适应性强,耐干旱脊薄,在丘陵、河滩地生长良好,耐盐碱,既是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又可作经济树种。经济效益高,该树韧皮可生产出优质长纤维纸浆或做高档纺织原料,木杆可用于生产木浆、木板,树叶干物质蛋白含量达到26%以上,是动物的优质饲料。丰产性好,构树树种属超短轮伐,生产成本降低,减少了投资,有利于种植推广。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研究,采用合理栽培技术,每年亩产韧皮纤维可达200千克,木材2000千克,树叶2000千克。
如何培育树苗?
沈世华:一般采用生物技术复制并保持其杂交后的品种特性。较为传统的方法,即通过组织培养,克隆的技术来获得保存其优良特性。经过多年研究,目前主要是采用主培克隆无性繁殖体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的形式进行规模化经营。
杂交构树可在哪些地区种植和推广?
沈世华:经过将近十年的示范,杂交构树基本上已可在含盐量千分之八以内、降雨量在两三毫米以上、气温在零下25度以上的广泛区域种植。经过初步统计,杂交构树在非耕地区的可种植区域约达18亿亩,东至新疆,南至海南岛,亦可适应沙荒地、盐碱地、石漠化等较为严重的贫瘠地区,兼顾了生态林业建设及经济用途。
因地制宜: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模式
沈世华: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及管理方式。譬如:为达到荒山荒地的快速绿化,一般采取高密度的种植方式。在含盐高的盐碱地,则基本采取垄作的方式。而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则采取“见缝插针”或打眼开口的种植方法。杂交构树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农民朋友也可将其种植在房前屋后,不需施肥也不用打药,不但节约成本,管理方便还可获得健康的生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