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1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建起理事会定出指导价
长葛市红白事不伤“里子”
本报记者张培奇 范亚旭
冬日里阳光明媚,在河南省长葛市后河镇闫楼村村委大院举办的一场婚礼上,前来助兴的村民很多。“与以往的婚礼比起来节俭了许多,电子礼炮替代了烟花爆竹,红白理事会搭建了婚礼礼台,村里的腰鼓队还志愿来表演,不仅节省了,还显得体面。”闫楼村党支部书记闫东峰说。
在村委“百姓食堂”内,厨师们正在忙着张罗婚宴酒席。“本着勤俭节约,不攀比、不讲排场的原则,统一服务人员、餐饮场所、安全检测等,每桌300多元的餐费标准,从而抵制铺张浪费的现象。”“百姓食堂”厨师长闫全水介绍,主家只需支付少许水电、卫生等费用,“百姓食堂”内的设施用具一律免费用。
“以前村民办宴席相互攀比现象严重,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为了‘面子’伤了‘里子’。”闫东峰说,过去办一场酒席少则一两万元,多则十余万元,而统一在“百姓食堂”办事,村民只要提前预约,一般几千元就能办完,大家有钱没钱规矩都一个样,攀比的必要没有了,这让村民在心理上实现了和谐。
在婚礼现场,新郎闫建业说:“婚礼仪式不需要办得多么隆重,一家亲朋在一起热闹一下,只要喜庆、开心就行。‘百姓食堂’里的婚宴即能保证安全又经济实惠,有这样简朴的婚礼仪式更加显得有意义,要感谢村里红白理事会。”
自去年3月,长葛市成立了由市文明办牵头,市民政局负责督查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在全市363个乡村(社区)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把红白事纳入村规民约,规定本村红白事办理标准和程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红白理事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有人管事,有人问事’的‘传、帮、带’机制,控制大操大办现象的蔓延。”长葛市文明办主任刘毅娟介绍。
据了解,长葛市出台意见规定,乡村成立由乡(镇)村党政一把手任会长的红白理事会,乡贤、教师、工商业代表共同参与,对群众的红白事全程指导参与率达到100%;红白事不准请歌舞表演,红事待客一桌不超360元、用烟不超10元,白事办理实行“六不三用”,讲文明礼仪,用大锅菜和6元以下烟。同时,还将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列入各乡镇办主要工作考评中,实行月考评、季排名、半年小结、年终总评的督导考评;市纪委对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给予党纪处分,对违反规定的典型事例及查处情况进行公开曝光。
在长社街道办事处刘麻申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木合介绍,规定出来后,群众都十分认可拥护,我们执行时也是划道线,任何人不能出格,到现在攀比现象几乎没了。“红白理事会插手办,这件事儿好。”刘麻申社区居民张巧妮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家习惯了节省,村民自觉了,也没人再去争排场。
群众观念转变是推行移风易俗的基础。去年长葛市在各村主街巷、文化大院共绘制图文并茂墙体油画2万多平方米,编排10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折子戏、小品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还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引导群众摆脱陈规陋习,让群众实现了红白事操办新观念的“养成”。
倡树时代新风,培育文明风尚;办白事、大锅菜,一顿能省几万块……如今,行走在长葛乡村,标语墙随处可见,全市呈现一派和谐景象。长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永辉介绍,目前全市363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率、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率分别达到100%、98%,涌现出“百姓食堂”统一标准办、党员干部带头办、结婚形式新颖节俭办等文明新风尚,去年全市农村红白事办理共节省开支2000多万元。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