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栽培技术及其常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16-09-09 来源: 作者:chuhe
1、大棚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选择矮化优质、高产品种,按要求育好壮苗,在每年度的秋季或春季进行大棚栽培,每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大棚可栽苗1200株左右。大棚温度控制在18-25℃,一般15-20天可产椿芽一茬。主要优良品种有红香椿、褐香椿、水椿、红芽绿香椿、红叶椿、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青毛椿、红毛椿、紫狗子、米尔红和黄罗伞等。
( 2 )假植
秋季香椿落叶后有17天左右的休眠期。此期需要保持10℃以下的低温。假植于霜降前3--5天进行;先将苗木浇透水,使之充分吸水。然后将苗木刨起,刨挖时尽量多保留粗壮侧根,并将根部土壤抖掉。同时就地挖沟将苗木根部置入沟中,一棵挨一棵码苗,使苗斜趴地面,以减少寒风为害,随即埋土,然后再挖一条沟,依次一棵压一棵地进行,假贮完毕后要浇1次大水,使苗木不致在强烈西北寒风情况下“抽条”。为了保证秋季香椿苗叶及时黄化脱落,可用每升水中2克乙烯利喷洒植株,喷洒后2--5天,即会引起大量叶片枯黄和脱落。
( 3 )定植
假植后30天左右(11月中旬),香椿叶脱落,这时应将苗木分级以备定植。定植前最好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并混施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施肥后深翻20--25厘米,精细整地,且要提前5--7天扣棚,以提高地温。大棚香椿定植分为常规定植和篱式定植两种。常规定植是先作成宽1.5米的畦,每畦间隔50厘米。定植时从大棚一端开始,将分级好的苗在棚内按前矮后高的原则,以15厘米x15厘米的株行距一株株竖立畦中,使根系互相交错展平,将土回填入畦。填土时将苗木轻轻抖动一下,使土壤填满空隙。栽后浇水并在畦面上覆盖一层树叶、碎草等。每亩冬大棚需栽植香椿苗木3万株左右。篱式定植是在1米宽的畦床亡,以30厘米的株距纵向密植两行,两行间的行距为30厘米。畦与畦间的距离为70厘米。
2、采收期管理
(1)温度
香椿定植后7--10天,不需立即加温,利用自然光热即可。白天气温需保持10--25℃,夜间10℃以上;土壤的适宜温度为16--25℃,定植后日平均温度只要控制在15℃以上,一般19--20天芽即可萌动,为了使之提早发芽,用100mg/l的赤霉素处理已处于休眠状态的顶芽,可明显提高萌发株数。萌芽后,温度保持在20℃以上,经过10--15天,芽长可达20--30厘米,一般从定植到第1次采收需30--40天。
( 2 ) 湿度
香椿芽生产的适宜湿度为70%左右,棚内湿度过大时就要放风排湿,湿度不足时要定期向枝干上喷水,定植后10天起,每隔3--5天在枝干上喷水1次。
( 3 )及时撤膜
当谷雨以后地温达到18℃时,就要及时撤去大棚薄膜,让树苗慢慢适应自然环境。香椿在自然阳光下生长发育很快,但容易老化。应提前准备黑红两层两色乙烯薄膜袋,在每个香椿芽长到5厘米时套上袋状的隔光膜,这样既增加了香椿产量,又能保证香椿不老化。当芽长到15厘米时,连袋一起采下,销售时再去掉外袋,外袋可反复多次利用。
(4)整枝
①常规整枝:为提高产量,采用打顶芽、环剥短截、喷矮壮素等方法,将苗木矮化,促其萌发侧枝,多头采芽。1--3年幼树采芽时,要注意与培养树形相结合,不可将芽采尽,否则不利幼树生长。
②篱式整枝:1--2年的幼篱管理重在培根,第1年只摘取株位过高的主芽,促发低位侧芽;第2年保存矮苗主芽,使篱内各株的生长趋于同一高度,形成整齐丰满的篱垣形式。
(5)及时采收
大棚香椿11月中旬定植,一般在12月中下旬可采收第1茬,采收的标准是椿芽长20--25厘米。第1次采芽时要狠掰顶芽,顶芽掰后侧芽才可萌发。每隔15天采收1次,至清明前后可逐次向下采芽5--6次。
3、香椿施肥管理
(1)基肥
香椿为速生木本蔬菜,需水量不大,肥料以钾肥需求较高,每300平方米的温棚,底肥需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左右、草木灰75—150公斤或磷酸二氢钾3—6公斤、碳酸二铵3—6公斤。每次采摘后,根据地力、香椿长势及叶色,适量追肥、浇水。
( 2 ) 追肥
及时追肥是稳产高产的基础。每次采芽后,要追施氮肥5.0--7.5公斤,磷肥2.5--4.0公斤,钾肥1.5--2.0公斤,施肥后浇透水1次。此外,在顶芽萌动后,每隔10--15天进行1次根外追肥。用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和0.3%的三元复合肥交替喷施。
4、香椿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根腐病
症状:香椿幼苗期表现为芽腐、猝倒和立枯,大苗表现为根茎和叶片腐烂。患处皮层变为赭褐色,继而变为黑褐色,流水腐烂,难以自愈。病株生长发育迟缓,中期落叶,严重可引起死亡。
防治:适时间苗,防止苗木过密,培育壮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石灰(每穴0.5~1千克)处理根穴,或用50%代森锌800倍液浇灌。防治病菌出圃,对出圃苗木用5%的石灰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根15~30分钟,清水洗净后定植;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林地种植,防止林地渍水;发现病株晴天可用1%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喷洒根基处;雨天可在苗间撒草木灰,每667平方米75千克左右。
(2)叶锈病
症状:香椿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夏堆生于叶片两面,散生或群生,黄褐色,突出叶面。冬堆多生于叶片背面,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散生或相互合并为大斑,突出叶背。感病植株长势缓慢,叶斑很多,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
防治:冬季扫除病枝与落叶,进行焚烧;于发病初期,用0.2~0.3度石硫合剂喷洒,每15天一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00千克左右。
(3)干枯病
症状:多发生于幼树主干。首先在树皮上出现梭形水渍状湿腐斑,继而扩大,呈不规则状。病斑中部,树皮裂开,流出树胶。当病斑环绕主干一周时,上部树梢枯死。
防治:注意种源,加强管理,就地选择无病株留种,或从环境条件相似的地区调种。对幼树合理增施磷、钾肥,严防氮肥过多。对林旁、道旁的树干涂白或混交其他树种遮荫,防止日灼或冻裂;发病时用70%托布津2000倍液喷洒。剥除患处树皮,并涂以氯化锌甘油合剂或10%的碱水。
(4)芳香木蠹蛾
症状:幼虫30~50条蛀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从较大的洞孔里向外排出粪便,出现流胶和流水现象。在温度高的7月份,受害处开始腐烂,并流出带有腥臭味的白沫液体。
防治:撬开受害皮,即可发现幼虫或孔道,对隐藏深处的幼虫可钩出消灭。将已腐烂的树皮挖除,并用石灰涂抹伤口。7~8月份于幼虫侵入孔附近涂抹50%杀螟松乳剂,或用50%磷胺乳剂稀释2~2.5倍毒杀幼虫,也可将药液注入孔道杀之。6~7月份羽化期间,用灯火诱杀成虫。伐去被害严重的植株,烧毁。
(5)褐边绿刺蛾(青刺蛾)
症状:幼虫吃叶肉留表皮,被食叶片变成枯黄膜状,成虫食全叶,仅留少量叶脉。
防治:成虫有趋光性,灯火诱杀有良好效果。在初龄幼虫时喷洒马拉硫磷1000~2000倍液,亚胺硫磷1000~1500倍液,敌敌畏2000倍液。
(6)云斑天牛
症状:幼虫蛀食树皮,外面可见树皮隆起,纵裂,有木屑排出。然后危害木质部,先作水平方向蛀入树干中心,后向上蛀食,孔道内充满纤维状木屑。越冬成虫5月份飞出,咬食嫩枝、树皮,以补充营养。
防治:云斑天牛产卵部位低明显可辨。在产卵和孵化初期及时检查;清除洞内木屑,杀死其中幼虫,捕杀成虫,清除排泄孔内木屑注入氧化乐果、敌敌畏,再用泥封住排泄孔。
(7)锯锹甲
症状:幼虫在地面以下啃食树皮,成虫多在地表树干基部取食树皮,伤口不愈合,流水、流胶,易感染真菌病或诱惑金针虫引起腐烂。受害植株树势极度衰弱,严重时整株枯死。
防治:扒开树根周围土壤或在树洞里捕捉幼虫或成虫,于根部灌入氧化乐果800~1500倍液毒杀幼虫。
(8)草履介壳虫
症状:若虫和雌虫用刺吸式口器吸吮1~2年生枝条的汁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椿芽产量下降,枝条干枯,重者整株枯死。
防治:利用其产卵集中特性,将卵块挖出毁掉。化蛹期清除树皮、树洞、土壤中的蛹。在若虫上树前,在树干0.6~1米处涂以10~15厘米宽的废机油隔离带。若虫上树后,喷50%的磷胺乳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此外保护草履介壳虫的天敌大红瓢虫也能取得很好效果。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