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22 来源:新华社
在隰县城南乡曹城村,韩永红(右)和曹城村的村支书秦春计爬上村头的一道山梁俯瞰村子的全貌(4月19日摄)。
在隰县城南乡曹城村,韩永红(右)向技术员郝记芳请教玉露香梨的嫁接技术(4月18日摄)。
在隰县城南乡曹城村,韩永红(右)到养殖户薛建平家中走访(4月19日摄)。
在隰县城南乡曹城村,韩永红(右)到贫困户岳天元家中走访(4月19日摄)。
在隰县城南乡曹城村,韩永红(左一)在梨园里与村民聊天(4月19日摄)。
“到贫困村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自2015年8月以来,山西省共选派9395名省、市、县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根据组织安排,56岁的山西省工商局干部韩永红担任隰县城南乡曹城村“第一书记”。
曹城村共有476多户村民,韩永红一有空,就喜欢去村民家中坐坐。村民收入靠什么、家里有什么困难、对村里有什么期待,他都记在了本上,装在了心里。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韩永红跑遍了村里的沟沟岔岔,也跑遍了省市县的30多个涉农部门,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两件事。
一是村庄的规划。村庄建设比较混乱,村容村貌比较落后,甚至连修路、排污等基本需求都难以令人满意,这些都成为制约曹城村发展的瓶颈。韩永红已经对村庄情况进行摸底,拿出了一份初步方案。下一步,他将去与省级有关部门对接,争取项目,筹集资金。
二是村民增收困难。曹城村距隰县县城较近,但观念落后、靠天吃饭的落后困境至今没有改变。隰县自古有种梨传统,但曹城村的梨树种植面积很小,而且大多数是品种老化的酥梨。韩永红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向扶贫局果业局等部门的专家请教,和村“两委”班子找病因、想对策,最终确定了把玉露香梨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党员干部群众重新燃起了工作热情,迅速进入“角色”。
按照规划,曹城村将流转一部分土地,建一个高标准的玉露香梨“样板田”,鼓励扶持能人大户报名参与玉露香梨种植,并引进资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全程服务。同时把握“互联网+”的机遇,放大玉露香梨的示范引领效应,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半年过去,韩永红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曹城村的一员。韩永红感慨颇深:只有真心沉下去,融入村里,真正为民排忧解难,才能实现“第一书记”的价值。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