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生活>正文

有机丝瓜是这样种出来的
来源: 2015-09-17
450

      有机丝瓜原产印度,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我国华南、华中、华东、西南各省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以嫩瓜供食用,适炒食、做汤。下面就给大家 介绍有机丝瓜的种植技术

 EM截图_2015917101028.png

    栽培季节

  冬春栽培:有机丝瓜一般在11月至翌年1月—2月播种,12月至翌年4月采收上市。

  夏秋栽培:6月至9月播种,7月至11月采收上市。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丰产、商品性佳、适合市场的品种。冬春栽培要选择长棒形,市场面向港澳及华南地区的品种,如碧绿、双青、绿旺等;夏秋栽培宜选择面向本岛市场的短棒形品种,如泰国丝瓜等。

  整地

  生产用地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PH值中性略酸的沙壤为宜。海南的土壤一般都偏酸,而且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偏低。整地时,一般每亩要撒施石灰50—100公斤,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饼肥30公斤。最好是一起混合腐熟后再做基肥施放。一般基肥的施放量占丝瓜总生产期用量的2/3。起畦一般宽为1.40米(包沟),畦宽为30—35厘米,长度以实际大田为准。丝瓜不耐热,最好实行地膜覆盖栽培。覆膜时,尽可能选晴天无风的天气,地膜要紧贴土面,四周要封严盖实。地膜的选择有:白色地膜对土壤增温效果较好;黑色地膜对抑制杂草生长效果显著;银灰色地膜能有效避免蚜虫危害。

  种子处理

  种子消毒浸种处理:针对海南的主要病害选用以下消毒方法。常温浸种,把种子放入常温水中清洗干净,再换水浸种3—5个小时。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保持水温均匀浸泡种子15—20分钟,放至常温后拿出洗净,再放入常温水浸3—5个小时。主要是为了杀死种子种皮表面的病菌。

  催芽:催芽或不催芽,视气温条件定。消毒浸种的种子捞出洗净后置于25℃—30℃以下变温或恒温保湿催芽。

  播种

  播种期:根据栽培季节、气温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播种期。

  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16715.1-1996中2级以上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高于8%。

  播种量:根据丝瓜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大田种植800—1200株,每穴播种2粒,用种量约350—500克。

  播种方法:丝瓜移栽成活率较低,一般采用直播方式。单行种植,株距为30—50厘米,每穴播种2粒,深度为1—2厘米,种粒平放,土壤田间持水量75%为宜,如过干可浇水少许,播后盖干草,以保温保湿。播种宜选择晴天进行,覆膜栽培,破孔尽可能小些,以免风大时掀膜。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露地直播的丝瓜,一般幼苗期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并浇2—3次水肥;覆膜栽培,定苗后浇1—2次水肥,然后用干细土将破孔压实。

  肥水管理:抽蔓结合培土施第一次重肥,每亩用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饼肥20公斤,混匀后施入栽培沟中;结果盛期施第二次重肥,结果后期适当补肥3—4次,每亩施饼肥20公斤。

  对于地膜覆盖栽培,不便采取根部追肥,只能重施基肥。抽蔓后以叶面追肥为主,主要采用生物有机肥。结瓜期由于需肥量大,应采取根部破膜追肥的方法。一般每隔6—8天随灌水追肥,每亩追三元复合肥10公斤或饼肥20公斤,可根据需要交替使用。

  丝瓜长期需水量大尤其是结果盛期需供给充足水分,遇晴天每隔6—8天沟灌1次,全期保持畦面湿润。

  搭架及整蔓:丝瓜茎为蔓生,当生长至5—6片真叶时,就开始吐须抽蔓。此时,应及时搭架引蔓,根据丝瓜子蔓发生和坐果情况,将茎基部部分无效子蔓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适当圈苗后扶其上架,使其分布均匀,如生长过量可摘除部分子蔓,每条子蔓结1个瓜后摘除。结果后期,摘除基部病、老叶片。

  搭架可根据各地栽培习惯采用平棚或人字架,支架高度在2米左右,要求其牢固耐用。

  保花保果:丝瓜冬春种植,主蔓自10节左右着第一雌花,以后连续多节着生雌花,栽培上应疏去部分雌花。一般第一节位雌花瓜多畸形,应及时摘除。同时,傍晚5~6时可采用人工辅授粉,提高座果率。当瓜长约30厘米时,注意吊瓜,人工拉直瓜条。夏秋种植,由于着第一雌花节位过高,应进行圈苗,出现雌花后才开始引蔓。

 

 

  • 上一篇 : 中国有机产业动态:有机食品行业正在
  • 下一篇 : 有机黑花生的栽培技术
  • 相关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