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2016年10月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6日发表最新一份《 【阅读全文】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记者沈则瑾报道: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 【阅读全文】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村民田晓坪,通过赊购母牛、集中饲养,解 【阅读全文】
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聚焦三农

承稳粮国安之重——我国民族种业改革创新发展记

时间:2015-10-29  来源:


唐文邦是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现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南希望种业有限公司首席育种专家。每天早晨6点,唐文邦赶到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农村的企业育种基地,在田间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和周末,又赶回学校,给本科生上课,给研究生指导学业。

唐文邦的双重身份,正是“8号文件”所提倡“到企业去”的具体体现。特别是今年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印发《关于鼓励事业单位种业骨干科技人员到种子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引导和鼓励育种人才到企业去做了进一步细化。“目前湖南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人员超过300人。”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副巡视员王宇告诉记者。

除了人还有财,财政的真金白银也开始投向企业,“2013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会从省里得到5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江苏大华种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江玉明说。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告诉记者,江苏在国内率先启动的省级种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8000万元对有发展潜力的种子企业进行扶持,以5年为周期,“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主义、不做一榔头买卖。”

企业自身也实打实地在研发上投入。“中种集团每年以超过1亿元的资金用于研发,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0%,与跨国公司的研发费用比例持平。”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工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打井’,打一口‘深水井’。没有研发就没有未来,只有靠自主创制符合农业变革趋势的新品种,才能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道路。”

6月初,记者在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看到,长的短的、白的绿的、有刺的没刺的……黄瓜品种有几百种之多。企业做商业化育种,指向明确,直奔需求。“这个品种短细顺直,北京市场最喜欢;这个品种个大,是专为上海选育的,因为上海人吃黄瓜要把皮打掉……”德瑞特公司总经理马德华告诉记者。“企业召开的研发目标确定会议,不光育种家,营销人员、制种人员都得参加。”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粮油处处长周志魁告诉记者,“他得了解市场上到底什么种子好卖,制种上有没有安全隐患。”

一些大企业里的育种研发体系,正在向着国际通行的“工厂化”方向构建。记者走进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占地1000亩的关山育种基地,看到每一个试验小区前都插着个小牌,工作人员拿出一个像手机一样的终端设备给记者演示,扫一下小牌上的芯片或二维码,就可以显示试验材料相关信息,包括往年性状数据、亲本来源以及性状图片等;通过终端采集的数据可即时上传服务器,相关人员可第一时间掌握。“把育种环境分成若干段,不育系研发组的只选育不育系,恢复系研发组只选育恢复系,抗性鉴定与筛选组的只研究病虫害抗性,专业分工、规模化选育,使小概率的偶然事件变成必然结果。”隆平高科科研副总裁杨远柱告诉记者,“隆平高科一年新配制水稻组合3万余个,玉米组合8万余个。”这个数字,是以往“课题组式”育种规模的上百倍。

正是外推内引共同发轫,让企业正在登上商业化育种舞台。种子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云龙告诉记者:“2014年企业申请新品种保护932件,占比为52%,成为申请的主导力量。”同年,企业选育国审玉米品种占到62%。

围绕“有效市场”做“有为政府”,为种业改革创新护航

种业管理职能转变考验着决策执政的智慧,也考量着自我变革的勇气。主管部门紧盯产业发展而转型,管理退居幕后,监管和服务走上前台

“一辆旧车换两个车灯就变成‘新车’了?”《种子法》在颁布15年之后,今年首次迎来“大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对当前我国品种研发同质化严重的现状如此发问。“要加快推进种子法修订,用法律的力量为种业发展保驾护航。”

4/7   << < 2 3 4 5 6 7 > >>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